品种功效

玉米须功效与作用

《*辞典》

【名称】玉米须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Yù Mǐ Xū

【别名】玉麦须(《滇南本草》),玉蜀黍蕊(《现代实用中药》),棒子毛(《河北药材》)。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b]玉蜀黍[/b]的[b]花柱[/b]。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2.5%、挥发油0.12%、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碱O.05%。还含隐黄素、抗坏血酸、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

【作用】①利尿作用 玉米须对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较弱。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经过透析者(甲)利尿作用最强,无论口服、皮下或静脉注射均有显着效果。利尿作用主要是肾外性的,对肾脏的作用很弱。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有显着降压作用,但对慢性颈动脉皮桥狗,每日服药,连续3周,并无降压作用。甲在低浓度时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 ③降低血糖作用 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非常显着的降低血糖作用。 ④利胆、止血作用 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因而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它还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数,故可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

【性味】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味甘。" ②《现代实用中药》:"甘,平。" 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淡,无毒。"

【功效】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①《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②《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③《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⑤《河北药材》:"治水肿性脚气。" ⑥《浙江民间草药》:"开胃,平肝,祛风。" ⑦《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烟吸入。

【附方】①治水肿:玉蜀黍须二两。煎水服,忌食盐。(《贵阳市秘方验方》) ②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③治肝炎黄疸:玉米须、金钱草、满天星、郁金、茵陈,煎服。 ④治劳伤吐血:玉米须。小蓟,炖五花肉服。 ⑤治吐血及红崩:玉米须,熬水炖肉服。 ⑥治风疹块(俗称风丹)和热毒:玉米须烧灰,兑醪糟服。(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⑦治糖尿病:玉蜀黍须一两。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⑧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⑨治脑漏:玉蜀黍须晒干,装旱烟筒上吸之。(《浙江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肾炎 取干燥玉米须50克,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约得300~400毫升药液,过滤后内服,每日1次或分次服完。治疗慢性血管球性肾炎9例,经10个多月观察,其中3例获得痊愈,2例进步,其余4例疗效不明显。玉米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利尿,肾功能改善,浮肿消退或减轻,尿蛋白消失或减低等方面。部分病例连续服用6个月未见毒性副作用。 ②治疗肾病综合征 每次用干玉米须60克,洗净煎服。每日早晚两次。同时服氯化钾1克,每日3次。临床治疗12例,其中10例伴有严重的周身性水肿,或有胸水及腹水,2例水肿较轻;治疗3个月后,9例水肿完全消退,2例大部消退。最快1例于服药后15天水肿全消。一般于服药3天即开始有利尿现象,同时尿蛋白、非蛋白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少数病例血浆蛋白有所升高,部分病例的酚红试验及血压转为正常。 ③治疗急性溶血性贫血并发血红蛋白尿 曾治疗2例食用野生植物"招鸟棒"中毒引起的本病,即以玉米须1~2两煎剂内服,2例分别于服用4小时及6小时后,尿量增加,肉眼已看不到酱油样的血尿;以后黄疸减退或消失。治疗过程中均曾同时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维生素丙及输血。据观察,玉米须不但能利尿,可能具有抗溶血、抗过敏及解毒等作用。

【摘录出处】《*辞典》

《中华本草》

【名称】玉米须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Yù Mǐ Xū

【英文名】Corn Stigma

【别名】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a mays L.[br]采收和储藏:于玉米成熟时采收,摘取花柱,晒干。

【原形态】玉蜀黍,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状,每节有2雄小穗,1无柄,1有短柄;每1雄小穗含2小花,颖片膜质,先端尖;外稃及内稃均透明膜质;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的雌花序,雌花序外包有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片宽阔,先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质透明。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喜高温。[br]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栽培】性喜高温,需水较多,适宜疏松肥沃的土壤,以农作物在全国各地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mm,直径约0.5mm,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长至3mm,质柔软。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br]显微鉴别,粉末特征:乳白色,气微味淡。①薄壁细胞长方形,长34-41μm,宽约14μm,壁略厚。②导管主为螺纹和环纹导管,直径为7-10μm,导管常伴有微黄色的薄壁纤维,直径7-10μm。

【化学成分】本品含脂肪油2.5%、挥发油0.12%,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碱0.05%。还含隐黄素(cryptoxanthin)、维生素C、泛酸(pantothenic acid),肌醇(inositol),维生素K、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苹果酸(malic acid))枸椽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等。此外,还含大量硝酸钾(KNO3),a-生育醌(a-tocopheryl quinone)。

【作用】1.利尿作用:玉米须对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较弱。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经过透析者(甲)利尿作用最强,无论口服、皮下或静脉注射均有显着效果。利尿作用主要是肾外性的,对肾脏的作用很弱。[br]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有显着降压作用,但对慢性颈动脉皮桥狗,每日服药,连续3周,并无降压作用。甲在低浓度时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br]3.降低血糖作用: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非常显着的降低血糖作用。[br]4.利胆、止血作用: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因而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它还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数,故可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

【毒性】毒性甲的毒性很小,对兔的致死量约为250mg/kg(静脉注射),利尿有效剂量约为1.5mg/kg,故安全范围较大,在此剂量时对心脏、血压、呼吸、末梢血管、肠肌等几无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取本品2g,加乙醇50ml,水浴上加热提min,滤过,滤液供如下试验:(1)取滤液1ml,蒸干,残渣ml醋酐中加入硫酸1滴,醋酐层呈绿色。(检查皂甙、甾体或三萜)(2)将试液滴于硅胶G-CMC薄层板上,滴加4%磷钼酸乙醇液,加热至110℃,显蓝色。[br](3)将试液滴于硅胶G-CMC薄层板上,滴加1%香草醛硫酸液,显红色。(检查挥发油、甾体)

【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衣壳(总苞片)及灰屑,晒干或烘干即得。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肾;胃;肝;胆经

【功效】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90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适量,烧烟吸入。

【注意】煮食去苞须;不作药用时勿服。

【附方】治黄疸方《四川省药志》:治湿热黄疸;治劳伤吐血方《四川中药志》:虚劳吐血。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br]2.《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br]3.《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br]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br]5.《河北药材》:治水肿性脚气。[br]6.《浙江民间草药》:开胃,平肝,祛风。[br]7.《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

【摘录出处】《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

【名称】玉米须

【拼音名】Yù Mǐ Xū

【别名】玉蜀黍须、蜀黍须、包谷须

【来源】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b]玉米[/b]Zea mays L.的[b]花柱[/b]和[b]花头[/b]。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炮制】晒干用。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膀胱、肝、胆经。

【功效】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鼻窦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小便不利、湿热黄胆等症。并可预防习惯性流产。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0.5~2两,煎服。

【备注】(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可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用治湿热黄胆疸,可配茵陈、平地木等同用。此外,本品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上有所发展,常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道结石、鼻炎及哮喘等病症。

【摘录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材天地网APP 新版上线(点击下载)

更多报价采购信息 助你提前抢占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