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功效

墓头回功效与作用

《*辞典》

【名称】墓头回

【出处】《纲目》

【拼音名】Mù Tóu Huí

【别名】墓头灰(《山西中药志》),箭头风(《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败酱科植物[b]异叶败酱、糙叶败酱[/b]的[b]根[/b]。秋季采挖,去净茎苗及泥土,晒干。

【原形态】①异叶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茎圆柱形,节明显,幼枝被短毛。单叶对生;茎基部的叶较大,阔卵圆形至卵圆形,长13~20厘米,宽7~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而下延,边缘具钝锯齿,基部往往羽状全裂,裂片1~2对,倒卵状披针形,上部的叶3裂,两侧裂片长卵形,中央裂片卵形;无叶柄。圆锥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及叶腋;花序轴被白色短柔毛;苞片披针形,小苞片近肾形,淡绿色;花小,两性,黄色;萼管与子房壁合生;花冠钟状,裂片5,卵形;雄蕊4,花药2室:子房下位,8室,花柱1枚,柱头头状。果实为不开裂的干果,小苞片增大成翅状,膜质,近圆形,种子1粒。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广西等地。 ②糙叶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茎丛生,茎上部多分枝,分枝处有节纹。叶对生;革质,羽状分裂,裂片倒披针形、狭披针形或长圆形,有牙齿,顶端裂片较侧裂片略大,叶缘及叶面被毛。聚伞花序顶生,呈伞房状排列;花轴及花梗上生细毛;苞片狭窄,寓生;花小,黄色,花冠合瓣,5裂;雄蕊4;子房3室,柱头头状。果实翅状,卵形或近圆形,扁薄如纸,直径约6毫米,有网纹,种子位于中央。 野生于墓地及荒地边。分布河南、河北、山西及东北等地。

【性状】①异叶败酱的干燥根圆柱形,有分枝,表面黄褐色,有细纵皱纹及圆点状的支根痕,有时有瘤状突起。质硬,折断面黄白色,呈破裂状,横切面射线细。 产于山西,河北、广西。 ②糙叶败酱的干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长短不一,径约1~1.5厘米。外皮棕褐色或棕黑色,皱缩易剥落,剥去外皮后呈土黄色。体轻质松,断面呈放射状裂纹,外层为黄棕色的环状纹。有特殊的缬草样臭气,味稍苦。以条长、肥实、色棕褐者为佳。 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

【作用】墓头回制剂经初步试验,对艾氏癌细胞在试管内有抑制及伤害作用;给患有艾氏腹水癌小鼠口服,给艾氏实体癌小鼠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此制剂,也有一定疗效。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功效】治温疟,妇女崩中,赤白带下,跌打损伤。 ①《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 ②《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 ③《山西中药志》:"敛肝燥湿,止血。治妇人髋疽,赤白带下。" ④《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墓头回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洗。

【附方】治崩中,赤白带下:墓头回一把,酒水各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董炳集验方》)

【备注】江苏所用的墓头回为菊科植物苦荬采的干燥全草。茎细圆柱形,外表青黄色至青紫色。质硬而脆,断面髓部类白色。叶皱缩,绿黄色至枯黄色。顶生黄色头状花序。参见"苦荬菜"条。

【摘录出处】《*辞典》

《中华本草》

【名称】墓头回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本草原始》:墓头回根色黑,气臭,用此草干久益善。[br]2.《职方典》:箭头风产广西南宁府山中,花如箭簇。治风,四肢骨节痛,煎水熏洗之。[br]3.《植物名实图考》:墓头回,生山西五台山。绿茎肥嫩,微似水芹,叶歧细齿,梢际结实,攒簇如椒,有毛。《五台志》载入药类,盖俚方习用者。《本草纲目》载《集验方》,治崩中、赤白带下,用墓头回,当即此草。

【拼音名】Mù Tóu Huí

【英文名】Diversifolious Patrinia Root, Root of Scabrous Patrinia, Scabrous Patrinia Root

【别名】地花菜、墓头灰、箭头风、九头鸟、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木头回、自脚跟

【来源】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或异叶几酱的根。[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atrinia rupestris (Pall.) Juss.subsp.scabra (Bunge) H. J. Wang[Patriniascabra Bunge]2.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br]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糙叶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粗短;根粗壮圆柱形。具特异臭气。数茎丛生,茎被细短毛。基生叶倒披针形,2-4羽状浅裂,开花时枯萎;茎生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厚革质,狭卵形至披会形,长4-10cm,宽1-2cm,1-3对羽状深裂至全裂,中央裂片较长大,倒披针形,两侧裂片镰状条形,全缘或偶有齿,两面被毛,上面常粗糙;近花序之苞地披针形,常不裂。圆锥聚伞花序多数在枝顶集成分辩率房状;花萼5,不明显;花冠筒状,筒基一侧稍大成短距状,先端5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发育。瘦果长圆柱形,背贴圆形膜质苞片;苞片直径约1cm,常带紫色。花果期秋季。[br]2.异叶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状茎横走,黄白色,无粗根,有少数须根,具特异臭气。基生叶丛生,叶片卵形或3裂,有长柄;茎生叶多变,由3全裂至羽状全裂,先端裂片最大,茎上部叶常个裂。苞片叶状,条形,不裂。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向阳山坡、尤多见于土层深厚的土坎上。[br]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br]2.生于较干燥的山坡上,我国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1)糙叶败酱 根不规则圆柱形,长短不一,常弯曲,直径0.4-5cm;根头部粗大,有的分枝。表面粗糙,棕褐色,皱缩,有的具瘤状突起;栓皮易剥落;脱落后呈棕黄色。折断面纤维,具放射状裂隙。体轻,质松,具特异臭气,味稍苦。[br](2)异叶败酱 根细圆柱形,有分枝。表面黄褐色,有细纵纹及点状支根,有的具瘤状突起。质硬,断面黄白色,呈破裂状。[br]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糙叶败酱 木栓层为20余列木栓细胞,外侧木栓细胞黄棕,色排列不规则,易脱落,几内木栓细胞排列较整齐,浅黄棕色,栓内层窄,有不规则裂隙。韧皮部约占半径1/3。木质部导管少管稀少,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径向排列;木纤维发达,近中心无纤维,有非木化薄壁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br](2)异叶败酱 木栓层外侧木栓细胞扁长方形,排列较紧密,色较深,易脱落,向内色较浅;木纤维少见,木质部外侧形成层处散有薄壁细胞群。

【化学成分】糙叶败酱 根及根茎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有: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α-葎草烯(α-humulene),十氢-4,8,8-三甲基-9-亚甲基-1,4-亚甲基薁(decahydro-4,8,8-trimethyl-9-methylene-1,4-methanoazulene),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3,7,11-trimethyl-1,3,6,10-dodecatetraene),ζ-荜澄茄醇(ξ-cadinol),β-芹子烯(β-selinene)等,共鉴定了26种成分[1]。另据报道,油中主成分还有:α-和β-古芸烯(gurjunene)和正十六烷(n-hexadecane)[2]。[br]异叶败酱 根含挥发油0.63%,主成分为异戊酸(isovaleric acid),还含倍半萜烯类,倍半萜醇类和醛、酮、醇等含氧化合物及单萜烯类[3]。另据报道挥发油中含α和β-蒎烯(pinene),柠檬烯(limolene),γ-和ξ-榄香烯(elemene),龙脑(borneol),柠檬烯(α-terpineol),β-橄榄烯(β-maaliene),β-橄榄烯(βmaaliene),β-愈创木烯(β-guaiene),ξ-荜澄茄烯(ξ-cadinene)等[4]。

【作用】1.抗肿瘤:提取物经美兰试管法、伊红染色体、体外细胞形态法及体内细胞形态法实验,均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破坏作用;体内实验表明,提取物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灌胃给药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3.2-5.7天(21%-53%),腹水量及癌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平均每只小鼠腹水量较对照组减少4.38ml,瘤细胞数减少801192×106;提取物局部注射可使局部肿瘤逐渐变硬、脱落,溃疡面修复治愈。本品注射5g/kg对小鼠肉瘤-180(S180)瘤内注射,抑瘤率为62.5%;2.5g/kg腹腔注射,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5g/kg腹腔注射,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S180瘤细胞的细胞毒杀伤效应。[br]2.镇静:本品挥发油0.25ml/kg灌胃,可显着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也增加阈下剂量戊比妥钠的小鼠入睡率。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甲醇提取液1ml,水浴蒸干,残渣以1ml冰醋酸溶解,加醋酐-浓硫酸式液(19:1),混匀,微热,观察颜色变化。糙叶败酱由黄变为墨绿色,后变为紫红色,异叶败酱由黄变为紫红色。(检查三萜皂甙)(2)取本品甲醇提取液数滴于白瓷板上,滴加1%香草西藏浓硫酸数滴。糙叶败酱显深蓝紫色,异叶败酱显桂冠色,并略囊蓝紫色。(检查挥发油)

【性味】味苦;微酸涩;性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燥湿止带;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赤白带下;崩漏;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肠痈;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子宫颈癌;胃癌 (墓头回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附方】治崩中, 赤白带下: 墓头回一把,酒水各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 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董炳集验方》)

【各家论述】1.《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br]2.《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br]3.《山西中药志》:敛肝燥湿,止血。治妇人髋疽,赤白带下。[br]4.《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摘录出处】《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

【名称】墓头回

【拼音名】Mù Tóu Huí

【别名】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

【来源】败酱科败酱属植物[b]异叶败酱[/b]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及[b]糙叶败酱[/b](山败酱)P. scabra Bunge,以[b]根[/b]或[b]全草[/b]入药。秋季采根,去净泥土,晒干。

【性味】苦、微酸、涩,凉。

【功效】清热燥湿,止血,止带,截疟。用于子宫糜烂,早期宫颈癌,白带,崩漏,疟疾。 (墓头回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材天地网APP 新版上线(点击下载)

更多报价采购信息 助你提前抢占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