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7月3 -5日,伏牛山区终于迎来了一场透墒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覆盖面积广,基本解除了伏牛山区长达9个多月的严重旱情。长时期的干旱,对伏牛山区的农作物和林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不少农作物和林木枯死或生长发育不良,果子稀疏并脱落严重。按照山茱萸“久旱遇墒必落果”的生长习性,这场透墒雨之后,究竟“表面风平浪静,四周人山人海”的山茱萸市场能否再起波澜呢?
现根据考察情况,本人谈些粗浅的看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近年新扩种的山茱萸树,数量及其产量状况究竟如何?
针对这个问题,资深的药材行业工作者 邹灵芳 老师曾开展过深入调研,并撰写有专题报告,结合近来在伏牛山区实地考察的结论,现归纳如下:
1、山茱萸树的生长对地理环境有特殊要求,如积温、降雨量、海拔高度等,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引种、生长和丰产的。山茱萸在上个周期高价位时,促使不少农户积极育苗,但在山茱萸苗繁育出来,长大移植之前,高价位已过,因此农民种植山茱萸树的积极性并不高。例如在1999年山茱萸高价之后,全国主产区西峡县,也并没有大量扩种山茱萸树苗;反之,多数农户都在利用山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种植猕猴桃、核桃和板栗等其他经济林木。事实也证明,种植其他经济林木的经济效益比种植山茱萸显著。虽然有的地方种植了山茱萸树苗,但由于其价格低,又与其它经济项目争夺劳力,所以很少有人去精心管理,幼树的长势都不太好。因此说,山茱萸树的大量引种只是药界的一个想象数字,实情并非如此。
2、从山茱萸生长周期看,山茱萸树的生长分为幼苗期、初果期、盛果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通过实地观察,不足20年树龄是不能真正达产的。山茱萸从实生苗长出至第一次结果要需十年左右的时间;从第一次结果(即初果期)到大量结果又需要5-10年左右的时间,即20年左右的树龄骨架才基本形成,而必须有一定规模的树冠,才能形成大量的结果枝,开始有一定的产量。这样算来,当前在地的上次山茱萸涨价高峰时栽种的树苗,至今生产期不过十年,尽管有的地方在幼树期采用密植栽培,但毕竟树冠有限,要想在短期内获得高产,很不现实。
二、山茱萸加工成本上升,其实际成本价值究竟如何?
盛产山茱萸的伏牛山区、浙江西部山区和汉中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山茱萸在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所占比例不大,特别是伏牛山区。山茱萸成熟采摘期间,适逢香菇采收旺季,劳动力奇缺,雇用外地农民工的人工值不断上升。从山茱萸采摘、水煮、机制、烘干等四道加工程序看:正常年成,平均每人每天采摘20公斤。如果不计山茱萸果子自身价值,仅鲜果采摘人工费就约5元/公斤;由于当地食用菌的发展推升了木柴价格,水煮和烘干山茱萸用的木柴价高达0.6元/公斤,还要支付相应加工过程中的人工费和耗电费。最后,按山茱萸鲜果与成品7:1的比例计算,山茱萸生产成本应在70元以上(鲜果7公斤*5元/公斤=35元,鲜果成本与其它林果成本按1:1计)。如果考虑山茱萸田间生产管理成本或与其它林果收入相比,山茱萸的基本价值至少应该在80元/公斤以上。如遇减产年份,平均每人每天采摘得更少,采摘工钱将会更高,经济发达的浙江产区成本价值也许就会更高。
三、低价位年份累积下来的山茱萸存量究竟有多少?
众所周知,由于山茱萸长达10多年的低价位运行,加上曾经的持货商们屡屡被套或割肉离场,谁肯囤积大量的山茱萸?所以山茱萸“历史库存大”已成为了历史话题,甚至是伪命题。如在全国最大的药材市场如安国和亳州,由于安国人不看好,而亳州人又不做长线,因而基本上没有规模性存货。二级市场如禹州市场等的存货量也微不足道,其现存量不足100吨,而通常存量是在300-500吨之间。
当前,尽管山茱萸大户们确实控制了一定的货源,但与同期将发生的需求量相比则显得非常微弱,更何况这部分货源基本上阻断了向下游市场的流动。
四、连续三年减产,后市必上演“多逼空”剧目?
2010年产季已经成为历史,全国减产量创了历史新低。当前市场面上流通的山茱萸基本上都是2009产季之前的陈货。本产季河南主产区遭遇历史性的严重干旱,使山茱萸今年的大年变成了小年。如伏牛山区灌河两岸,山茱萸主产乡镇挂果稀疏,有些地方甚至几乎绝收;而海拔相对较高、开花较晚、坐果情况略好的西峡县二郎坪乡和太平镇,有很多山茱萸树林因干旱而未及时返青,滞后返青的山茱萸树生出的果子发育不良,土层浅薄处的山茱萸已开始枯死枝头或脱落在地,惨不忍睹。透墒雨之后,落果情况将更为严重。
遍观整个伏牛山区的山茱萸树林发现,2012产季的花芽(码子)现已经显形,大部分树木因长期干旱而花芽极其稀少,看来真要验证了当地那句“一年重旱,两年连欠”的农谚和“十二年神秘轮回”的周期论。山茱萸连续3年严重减产局面已成定局,如此一来,在2013年产新之前,将有长达两年半的时间,足以让山茱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上演“多逼空”的历史剧目。
供稿人:甘烨炜:13891916382 刘洪亮:18003748808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