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下拉刷新 加载中...

统筹城乡 试验田里中医药花开烂漫

2009-06-29 10:04:33

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天地网讯】
    2007年初夏,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花落”巴渝大地,重庆成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最大的一块试验田,将探索具有示范意义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
    所谓统筹城乡,就是要使城乡获得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藉此消灭传统城乡差别,建立城乡发展的新模式,化解现有社会矛盾,促进乡村社会的全面转型,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在卫生领域,就是要“保证人们群众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在这一改革当中,中医药如何发挥其作用,重庆农村中医药工作有何新思路、新变化、新探索?在“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走进重庆之前,记者在重庆渝北、江津、铜梁、北碚、垫江、巫山等地翻山越岭,四天行千余里,走访了6所区县中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和2所村卫生室,亲身感受了那里红红火火的中医药工作。
 
    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
    院内制剂走进社区
    北碚区中医院是一家中医药文化味道很浓的“二甲医院”。尹平院长指着前面“国粹堂”三个斗大的字告诉记者,那片区域就是该院名医坐诊的地方,此外还有“集萃堂”、“正奇堂”,取的就是“弘扬岐黄、妙手回春”之意。医院还开设了传承传统方法的“体质辨识馆”、“中医康复馆”和“保健养生馆”。这里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文化建设重点单位。
    近年来,该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不仅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项目中风专病、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伤科、中西部地区县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等项目,还通过与两家小医院资源整合、开展社区服务,扩大医院规模和业务范围,形成中医药服务网络,增添了服务能力的后劲。现在这家医院共承担着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院内的名老中医和中高级专家轮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指导业务,将中医耳针、推拿、按摩、拔罐、正骨、刮痧、烟熏、导引、药物贴敷等服务项目广泛融入到家庭病床服务中去,服务人口达到12万余人。
    据统计,在该院管理的社区内,有53%的高血压慢病管理病例运用中医药干预措施,中医药参与保健率达88%,中医药参与康复率达93%,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占76%。在由该院管理的“重庆市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大厅里可供居民领取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就有几十种之多。该院研制生产的百部止咳糖浆、楂曲合剂、咽喉康、妇科白斑膏、养血生发丸、首乌神应丹等50多个简、便、验、廉的常用院内中药制剂也被引入了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量用于社区居民。中医中药的特色服务,不仅发挥了医疗保健的作用,还减轻了群众负担,很受社区居民欢迎。现在80%以上居民的健康问题能在社区得到解决,基本实现了“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尹院长说,北碚区政府在新农合中制定了对中医药的倾斜政策,规定中医药服务按同类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标准加报5%,去年又将这一比例提高到了10%,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同时,区政府在中医院的扩建、资源整合过程中,也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作为优先建设项目立项。目前,投资300万元的重庆市首家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中医院规范化中药制剂室已在该院建成,能生产15种剂型近百种制剂,并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制剂能力建设项目。
 
    中医院与县医院
    共同发展的“垫江现象”
    在垫江县有个奇特的现象,与各地中医院远远落后于县医院发展不同的是,连续几年,垫江县中医院各项业务指标名列重庆市区县中医医院第一,和垫江县医院相差不大;中医药不仅在中医院也在县医院开展得红红火火。这种中医院和县医院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垫江现象”堪称一景。
    记者发现,垫江县“120”资源为中医院、县医院共享,群众拨通“120”电话后,可以自由选择是去中医院和还是去县医院。这在其他地方难以看到,也令周边地区中医院同行们非常羡慕。
    呼“120”的,不是急病就是大病,群众会选择去中医院吗?刘明怀院长告诉记者,去年呼“120”的群众中有45%选择了中医院。院前救护部的护士说,这里有6辆救护车,每天出车十几次,都是免费的。
    看过中医院,对群众为什么选择中医院就更明白了。中医院不仅各项颈、肩、腰椎大型手术、心血管手术都能做,而且中西医结合、中医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中药气浴、小针刀、中药热熨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还有针灸、推拿、石氏中风单元、药浴、自制中药内服、外用制剂,被广泛用于临床。走进骨伤科、心脑血管科、风湿疼痛专科、针灸理疗科,采用这些方法治疗的患者随处可见。看来这对群众有着格外的吸引力。
    一大早,针灸理疗科800平方米治疗区内,100个床位没有空的,医生忙着为病人按摩,病人舒适地享受着各种中医药理疗。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早上7点赶到这里的。这里的服务从早7点一直到晚11点,非常方便。听说来此治疗的患者很多来自农村,记者随便问了两位,他们都表示中医疗效好,吃中药也很便宜,2~3服药才十几块钱。
    去年,该院门诊量20万人次,出院14048人次,病床使用率为115.16%,总收入近7000万元,是医院10年前的10倍。今年1~4月,门诊量、出院人次、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又分别增长了36.62%、18.51、26.34%。记者了解到,中医院与县医院收入相比大约是4:5。这两年该院引进了国家重点中医药大学研究生10名,每年外出进修、短期培训110多人次,用于人才培养的经费达40万元。
    县人民医院的中医科不仅下设中医内科、肿瘤、针灸、康复、肛肠、中西医结合等科室,内科疑难杂症、肛肠疾病、康复医学诊疗领先渝东北地区同级医院,还设有专门的中药库房、中药房、中药炮制室和煎药室,光自己研发的中药院内制剂就有17种。中医科去年门诊7万余人次,病床使用率98.2%,中医药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17.7%。
    这样的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还真难见到,不由得让记者眼前一亮!
    “垫江现象”的出现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县卫生局副局长苏灿告诉记者,垫江县被确定为城乡统筹示范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确立中西医并举,把中医工作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从经费投入、人才培养、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聘任等方面制定了倾斜和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和发展中医事业。正在建设中的中医院住院大楼就是县政府将原用于商业开发的土地调整给中医院的。这两年,县财政还投入中医专项经费用于添置中医设备,去年全县的中医事业费达298.8万元,比2007年增长了96.5%。
 
    农民也可享受
    社区卫生服务的“澄江模式”
    位于北碚区城乡结合部的澄江镇中心卫生院,门口还挂着另一块牌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市卫生局的同志告诉记者,该院把社区卫生服务、乡村一体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者有机结合,大胆探索,初步形成“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被称为“澄江模式”。
    澄江镇人口4万,农村人口占3万。卫生院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重新定位,将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引入农村,在“一级甲等”医院的基础上整体转型,建立了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对管辖的村卫生室进行调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共管理12个村卫生室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达到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多位一体”的功能。
    社区医务人员转变服务模式,走村串户,深入社区,进入家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为社区村民开展免费体检、义诊、健康咨询活动,建立健康档案,签订医疗保健服务合同。现在,村民就诊不仅可免交普通挂号费,医疗费还能减10%。
    有了基本医疗的保障,村民积极响应。他们经常来服务站免费测血压、诊病或接受健康指导等,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达到了90%。村民说,“现在看病不用愁,一个电话医生就到家门,这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
    现在,新农合、社区卫生服务这种模式已覆盖了澄江全镇,今年全镇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的人口将达到80%。据说,就连辖区外的村民都纷纷要求入户服务呢。
    澄江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何治亮介绍,为农民群众服好务,乡镇卫生院必须走中医特色之路,中医药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费用低、百姓认可、有创新潜力、服务方式灵活,群众有需求,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院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肝病医生叫蔡廷斌,原是一名乡村医生,潜心研究肝病30余年,用中药治疗肝病很有特色。区卫生局将他吸收进卫生院,为他解决了编制。如今,他所在的肝病专科借助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快速发展,每年接诊1万多人次,每月的中药饮片用量就达3000公斤。卫生院也成为当地以治疗肝病见长的医院,来求诊患者中重庆市各区县及邻近省份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区卫生局副局长汪力华说,“澄江模式”让我们看到,卫生院发展了,服务能力提高了,群众得到了实惠,满足了当地农民基本医疗的保健需求。今年我们将在全区推广这一模式。
 
    山区农民
    在家门口也能看大专家了
    处于三峡库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巫山县,是产煤大县,矿山工伤多,车祸病人多,过去病人都要转到重庆等地救治,要坐3小时船先到万州,再到重庆还要5、6个小时车程,有的病人就死在了路上。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是重庆市最大的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传承了“渝州正骨”学术思想及独特的诊疗体系,也是全国“十五”重点中医骨伤科建设单位。去年6月底,该院与巫山县中医院进行了统筹城乡的尝试,在巫山中医院举办了骨伤科,市医院常年派主任级专家轮流出诊,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并参与指导各种大型骨科手术,县中医院的医生免费到市医院进修。近一年来,他们在巫山不仅首次完成了多例颈胸腰椎、脊柱、颈椎等高难度手术,还将市医院的特色软伤等创新技术、特色医药器械、专科中药制剂引进巫山,并指导建立了康复科,使县中医院骨伤科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大大提升了中医院的社会形象,也为患者节约了救治时间和医疗费用。现在,当地老百姓都知道中医院骨科好,就连县人民医院也将做不了的手术送到中医院来。
    在中医院,记者遇见一位女患者,她是胸锁关节脱位,在县医院住了一个月,最后还是治不了。经过中医院治疗后,她告诉记者,“已经好多了”。骨科文主任告诉记者,现在,市医院能开展的手术市中医骨科医院都能做,那边有的技术这儿都有,受益最大的是患者。患者们说,“中医院把专家请到了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在家门口也能看大专家了。”
    这个专科开诊不到一年,已经收治了750例病人,病床使用率达到95%,骨伤科和康复科的收入达到1000万。中医院规模扩大了,提高了医技水平,提升了服务能力,切实解决了全县人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市中医骨科医院院长秦茂平告诉记者,这种城市帮扶农村的模式是实实在在的,专家责任心强,效果好,合作双方在统筹协调中得到了共同发展。去年医院的总收入翻了一番,达到3000万,与县医院很接近了。现在医院的专科优势已辐射到了周边省份。
    他们的尝试给城市支援农村、带动农村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中医药的经验带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和新的思路,希望这块试验田里开出更多更美的中医药之花!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222 0 收藏 举报
该资讯审核未通过,无法查看

该资讯审核未通过
无法查看

全部评论(0

已到底
上拉刷新 加载中...
正在加载

加载中...

请用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请用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已实名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实名认证!

个人认证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个人认证!

企业已认证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企业认证!

信息站认证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信息站认证!

下载中药材天地网APP,获取更多信息和操作

已实名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实名认证!

个人认证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个人认证!

企业已认证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企业认证!

信息站认证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信息站认证!

服务器内部错误

服务器内部错误

服务器内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