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2010年春节,我网信息工作人员借着回家探亲机会对河南省淅川县的黄姜、金银花等中药材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据了解,淅川县传统上曾常年种植香菇、湖桑、辣椒、黄姜、桔梗、杜仲、天麻、柴胡、金银花、山茱萸等家种经济作物或药材;而野生药材资源蕴藏量较大的主要包括全虫、连翘、野菊花、野生柴胡、夏枯草、益母草等。
但近些年随着农村出外务工人员增多和药材价格波动频繁,该县药材种植面积较上世纪九十年代明显下降。进入21世纪后,随着“南水北调”、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当地发展药材种植积极性再次高涨。以数量最大的黄姜为例,兴盛时全县种植面积高达36万亩,皂素加工厂也由最初的三家遍地开花发展到近百家。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最严重时一进入黄姜种植区人就会被漫天皂素加工厂臭气包围。这种现状当然与国家重金投入长江中上游水源保护以及南水北调源头水质的保护初衷不相符。前两年随着黄姜价格的步步回落以及政府出手关停并转,该县黄姜种植面积迅速回落。
本次考察发现,除经济作物外,当地目前药材保有面积最大的品种仍属黄姜。种植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西簧、寺湾镇以及周边的老城、荆关、毛堂、大石桥一线。预计目前当地黄姜保有面积仍在5万亩左右,且当地群众普遍有惜售心理,鲜黄姜报价1.4-1.5元之间,折干价在4.8-5元。同时因为马上面临南水北调水土保持和搬迁问题,当地再扩大黄姜种植面积可能性已不大。故种植户和经营者普遍认为,随着后续发展的断档和周边产区产量的下降,如果皂素使用量不下降,则该品种后市仍有小幅上升可能;金银花也是该县近两年重点发展的药材品种之一,据悉仅荆关镇一地就准备发展5000亩以上。但据信息人员在上集镇的铁庙、毛堂镇等地上山实地考察发现,已栽培在地金银花生产情况极不理想,多个地块里杂草丛生。当地农户反映不用心打理的原因主要是品种太差,去年产新时所产的金银花个小色差,外地人也少人收购,采摘还赚不回工钱。甚至用农户表示,如果今年还是这种情况,他们宁可把它挖出来卖根或藤也不愿意再费事。荆关镇的大面积金银花种植还尚未落到实处,山上只有散在稀稀拉拉的种植;辣椒也曾是淅川外贸的拳头产品之一,但由于种植面积大上大下、价格涨跌幅度过大、退耕还林以及经营环境变差等因素,该项经济支柱目前萎缩明显。兴盛一时的香花辣椒城多个铺面已改为其它经营商铺,周边产区集中度也有较大幅度下降。据调查,虽然辣椒目前价格尚可以,但由于马上就要搬迁到外地,当地群众对该品种扩大种植面积的热情不高。
淅川的中药材经济发展之路可以看做我国多个农业县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盲目扩张、信息失灵、大上大下必然会带来一个产业的衰亡。其中的经验教训可资我们其它农业产区县借鉴。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