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持续猛涨2年的药市现象与08年下半年的大幅惨跌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我们反思药材价格持续暴涨原因时,发现暴涨的根源埋藏于08年的暴跌和农民朋友长期分到的“蛋糕”太少,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所致。
大家对中药材深陷暴涨暴跌的怪圈早就习以为常,屡见不鲜。只不过,这次上涨牵涉的品种太多,幅度太大、持续时间之久,到现在还丝毫没有降温的意思,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例如,三七最低价是40元最高价是520元;太子参历史低价为10元现在高达245元。而那些变化幅度在几倍的中药材,涨跌更是频繁多见。“暴涨暴跌”已成为中药材走不出的“怪圈”,而广大农民的心,也随着暴涨暴跌承受着“从天堂到地狱”的煎熬。
农民朋友由于信息不灵通,文化水平低、分析判断能力不强,不能对中药材大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价格已经从高位下跌时,农民们还陶醉于“高价发财的梦中”而拼命扩种;而价格跌至谷底时,伤透心的农民又过于悲观不敢再种。国家对中药材种植的相关政策措施甚少,价格上涨时多方关注,而药贱伤农时各方面的反应都不是很热心,农民恢复种植缺乏信心和政策帮扶,只有减种后出现价格大幅上涨时,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农民朋友们的生产规模小、文化水平低、分析判断能力弱,对市场变化不是反应迟钝就是反应过度。作为整个产业链最弱势群体的农民,从事的却是周期较长、易受病虫害和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的风险行业。致使中药材生产极不稳定、价格变化大。持续猛涨2年的药市现象!用事实告诉我们,中药材价格的大幅波动将危及用药安全和中医药的健康发展。
假如在药价暴跌时,有关部门及企业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引起高度重视,预见到中药材种植锐减之后的供应紧张问题,及时出台和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保护性措施,便不会上演这场持续猛涨的现象!怎样摆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局面?怎样预防一轮又一轮的药价大幅波动,怎样预防药贱伤农和药价大涨药企尴尬的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严峻而又紧迫的课题。
国际粮价大涨,中国粮价在灾年能做到丰产、价稳。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政府及时调拨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加强专家组的农业技术指导和资金帮扶等。关键是政府支持和扶持及时到位、国家的宏观调控得当——药材如果和粮食一样有这样健全的体制,现在的情况就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从此事可以看到,加强必要的国家宏观调控和建立健全信息发布预警机制具有多么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建立健全信息发布预警机制,是实现整个中药材产业链健康运行的保障。
1、按照经济学的价值规律,由国家相关部门科学合理的确定农民种植中药材的政府指导价格,完善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使农民种植的中药材实现优质优价,促使中药材的品质不断提高;
2、建立和实施最低收购价保护制度,在必要时采取国家和企业收购储备,发挥储备的蓄水池作用,解除药农的后顾之忧,解决药企的尴尬;
3、充分发挥中药材专业信息平台的作用,由国家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建立信息发布预警机制,达到或接近预警线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提交分析报告,避免中药材的过量种植造成积压烂市;预防品种的产不足需影响到用药安全等问题;
4、完善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使中药材的交易价格随CPI指数和物价指数实现同步波动,对中药材的交易实现优质优价等。夯实中药材种植基础——是保障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基石。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