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当前的中药材价格已到了一个较好的水平。但如此高的中药材价格,缘何激发不了农民朋友们的种药积极性呢?缘何没有形成大面积扩种呢?缘何农民朋友依旧喜欢种植粮食呢?这种现象让许多人不解。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缘由,笔者最近专门下到河北农村,调查了部分粮食作物和中药材种植的情况,最后进行比较效益分析,从中得到了一些答案。
表1:
从这两年的实际情况出发,表面看来种植药材比种植粮食作物收益高,(这还是建立在2009-2010年中药材价格较好的基础之上)其实站在农民的角度想一想就明白了:
一、种粮收入 打工收入≥种植中药材收入
1、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所需投入的劳动力少,国家对粮食实施收购保护价、粮食价格的提高、种粮补贴的落实等,使得农民乐意种植粮食作物;
2、种药、采药远不如打工收入,青壮年大都走出了村庄,费工、费力、费时的中药材生产,留守老人、妇女有一定困难;
3、种植粮食作物可以做到打工种地两不误。而多数药材的种植、采收复杂、费工费力,在苗期的人工除草、浇水、保苗、中期的管理和后期的采收加工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种药材就意味着要放弃打工,收入反而减少了。
二、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GDP的上涨、人工工值的提高、生产成本的增加,中药材价格的上涨,更多的是价格向价值合理靠拢
表2:
注:价格单位均为元/公斤
三、农民承受着自然灾害、种植技术不成熟、行情变化莫测等多重风险,使得农民朋友的收入毫无保障
1、种植技术不成熟,部分药材的抗旱、抗寒、抗病、抗涝等能力弱,稍有灾害就会造成大面积死苗,到时连本钱都卖不回来,而粮食生产相对稳定的多;
2、优良品种的研究、培育、推广落后;大部分药材品种退化严重、药材种苗市场不规范,劣质种苗坑农害农事件屡有发生,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种植风险;
3、农民朋友文化水平低、信息不灵、生产规模小、分析判断能力弱,不能对中药材大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不是反应迟钝就是反应过度。“暴涨暴跌”的“怪圈”,伤透了农民的心。行情下跌时,损失惨重,血本无归;行情上涨时,货已脱手,收益甚微。农民只好选择打工或种粮,不为药商作嫁衣,不为种药空伤悲。任你药价飞上天,任你亩产上万元,就是不动心——说不定等药材种出来,药价又跌入低谷了;
4、部分中药材生产链条破坏严重,种子资源极度匮乏制约了生产的进一步扩大。例如:柴胡、白芷等部分中药材种子寿命短,隔年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很低。
作为整个产业链最弱势群体的农民,从事的却是生产周期长、易受市场行情不稳定、病虫害与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可抗力影响的高风险行业。国家对中药材种植的相关扶持政策措施甚少,农民恢复种植缺乏信心和政策帮扶。小农经济与中药材大市场等多种原因,造成中药材供求最不稳定、价格变化最大和药农收入的极不稳定。
农村已告别廉价劳动力时代,年轻人有谁乐意种地呢?费工费力收入低没保障,还不体面,在农村有手艺打份工,介绍对象都占优势。种粮收入 打工收入远远比种药材收入多,按“最大化” 和“经济理性”这一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民按照经济理性,当然也要选择利益的最大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引起高度重视,预见到中药材种植锐减之后的供应紧张问题,及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保护性措施,建立健全信息调查发布预警机制,减小药价波动幅度,使价格变动相对温和,保持相对稳定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只有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农民放心的种植药材,产量上来了才能保证供给促使价格回落到合理位置。
我们的中药材种植仍处在小农经济为主的阶段,药材价格、质量、产量波动很大。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使得农民的抗风性能力差、收益低。在规模化、集约化中药材生产依旧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的时候,虽然前途一片光明,但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 ”,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