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近段时间,一直在基层做中药资源调研工作。长时间与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药材面对面,与收购商面对面,才知道自己对中药资源了解得太少太少,对药事(药市方方面面的事情)冷暖变化的把握也存在较大局限。所以,之于你从事的行业,不要老停留在走马观花上,要学会“下马”。当前,在中药材市场整体疲软的背景下,众多一线收购商也无可幸免,纷纷出现亏损,这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现象,也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产地各类药材积压颇丰,这与两年前产地库存极度空虚形成鲜明对照。
拿市场热点品种羌活来说,多年以前就评价说资源濒临枯竭,先期大家争着抢购的“香饽饽”,可如今产地货源无人问津,还要辛苦产地老板送货上门,早期买卖双方建立的那份感情丢到了九霄云外,市场经济就是如此的无情。所以对于市场经营商来说,永远不要刻意去相信资源枯竭之说,永远不要刻意去计算某个品种有多大的产量。祖国地大物博,资源蕴藏深不可测(当然,这里要请读者原谅我乐观的心态)。我们永远要在意的是品种的价格,需方承受的力度。
说实在的,多年以来,市场大多经销商都懒得去产地调研,哪怕就在自己家门口的品种,动辄认为自己是专家,了解得很。其实中药资源是一个很复杂的学问,其生境的特点,资源分布的广泛与否,特别是资源动态变化的规律等等,这些东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需要长时间坚持去跟踪,参悟其内在的规律,方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同仁戴伟有一个很好的题目:知药才能赢。我想说到点上了,这方面的典范当属药界前辈李诚老师,正是由于他对白及——珍稀的兰科植物,喜独居生境的熟知,所以他赢了。也许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白及伪品的大行其道,资源开发的力度之大,以至到了国外的越南和缅甸,抑制了其快速的上涨幅度,几多徘徊反复。当然,这也是野生药材资源特有的运行特点,螺旋式上升走势。
通过对产地资源的全方位了解,我认为很多时候中药资源的量都是相对而言的。当然这里指的大多是野生资源,价格是决定产出量的核心,生产积极与否全在价高价低之间。特别要提出的是,在我们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一个习惯,就是一种药材稍微掉价了,就不会再有人去采收,他觉得就像要做一件亏本的事,这点让人有些费解,这是“为什么呢”!
药市随笔(第一篇) — 谈品种之三七神话
药市随笔(第二篇) — 谈品种之重楼危机
药市随笔(第三篇) — 谈品种之党参现象
药市随笔(第五篇) — 把钱“投在仓库”还是把钱“埋在地里”?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