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中药材造假之痛
中药材染色掺假无论是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还是对患者生命健康,都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日前,《瞭望》新闻周刊在安徽、上海、江西等地采访时发现,少数中药商家为利所驱无视患者生命健康制造假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染色掺假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造假作案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对此,在10月中旬召开的第43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专门就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等问题警示说,“没有好药治不好病,加强中药材管理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中药材掺假使杂存在鉴别难、检测难、追溯难、监管难等问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业内专家认为,染色、掺假等问题是中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但同时也是行业自身调整和洗牌的契机,“必须加大打击和监管的力度,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状况,多管齐下,下猛药治沉疴。”
揭秘中药材“造假术”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不断加大中药材质量把控的力度,成效明显。但是,由于中药材种植较为分散,随着近年来中药材价格走高,在非法利益的驱动下,造假手段不断翻新。
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获亳州一批违法生产的中药饮片,责令严重违规的8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停产整顿,收回6家企业的GMP证书,对12家企业进行立案调查。据了解,在12家涉嫌违法立案调查的企业中,其中11家存在使用化学染料染色问题,一些不法分子为高价出售药材,使用化学染料对一些品相差的药材染色。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认为,中药饮片在生产中染色增重、掺假使杂是严重的、恶劣的违法行为,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和主要集散地,这一系列案件的查处对于整顿全国中药生产经营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中药质量监督检验站副主任药师叶愈青、江西省九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主任盛晓静等专家为本刊记者介绍说,当前国内中药材,特别是名贵中药材造假主要有三种手段:
“易容术”。除了比较常见的用硫磺熏蒸药材进行美白之外,一些不法分子还把个头较小的野生参,甚至普通的园参作为原料,使用强力胶等一些化学黏合剂,拼接成体型较大的野山参,然后高价出售。
“增肥术”。冬虫夏草价格贵过黄金,在巨大利益驱使下,造假者用胶水在虫体表面粘上铅粉,用高锰酸钾等化学药剂浸泡,或者将铅丝、竹签插入虫体。亳州市药监局新闻发言人梁景堂说,一些药商为了增加药材的重量,事先会将增重剂硫酸镁溶解在水中,然后将水洒在药材上,这样增重剂就被吸收进入药材内部,或者吸附在药材表层,一些内部结构蓬松、质地较轻的药材,很容易被掺入硫酸镁等增重剂。
“傍名牌”。中药材品种繁多,普通消费者难以区别。有的造假者会用外观比较接近的植物冒充,如石仙草、羊舌兰等冒充石斛;用亚香棒虫草、尼泊尔虫草等冒充冬虫夏草,而其功效、价格等都相差甚远。
盛晓静说,“从送检的中药问题饮片来看,染色增重主要是将一些外形相似、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中药饮片,如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用红薯染色加工成首乌等。”
“名贵中药材每千克价格动辄上千元,造假的利润相当惊人。”据安徽省一名中药材经营商介绍,增重剂价格每吨仅为数百元,而不同的药材每增重一千克,就可以赚数百元乃至上万元。
采访中,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科长许杜娟说,无论是染色,还是添加增重剂,都会严重影响药材质量,比如非法添加增重剂硫酸镁,镁是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可能会引起腹泻、麻痹。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一份中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自中药饮片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来,这一行业迎来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年销售总额从2005年的约150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853多亿元,远远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药行业研究员舒争鸣为本刊记者分析说,一些劣质饮片往往以较低的价格吸引采购单位的注意,正规饮片在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行业规模迅速膨胀,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pager$
人才缺乏是突出短板
江西樟树天齐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雁金告诉本刊记者,部分中药饮片企业染色掺假,对中药饮片行业和中药产业有两大主要危害,“一是将进一步压榨其他正规运营的药企的生存空间,影响中药饮片行业的良性发展;二是使中药行业的信誉受到冲击。”
“中医药最核心的就是饮片治疗,将高质量的饮片提供给服务对象是临床疗效的基础,如果没有较好的中药饮片管理,临床疗效将大打折扣。”马建中说。针对中药材掺假使杂的问题,各地药监部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是此类案件在全国各地仍然时有发生。中医药行业人士认为,中药材掺假使杂的现象难以根除原因复杂。
江西省樟树市是全国中药材重要集散地。樟树市药业局副局长陈燕保为本刊记者介绍说,鉴别中药是目前监管中药行业的最大难点,虽然国家有《药典》和《中药炮制规范》,但各地标准却不统一,各有自己的炮制规范,中药名称、制法及工艺与国家规范差异较大,有的甚至相互矛盾。质量控制标准难以统一,给中药和中药饮片市场监管带来很大困难。
采访中,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基层执法人员表示,专业鉴别技能差,是监管部门遇到的一大难题。鉴别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材,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单靠肉眼很难辨别真假。
“什么是野山参,什么是移植参,什么是普通人参,只有老药工能分清楚。”马建中说,中医药人才匮乏有个很直观的体现,即使在中医医院内,中医药医务人员仍占少数,西医药人员占大多数。
“中药饮片的检测设备比较贵,要求一些小的民营企业购入不现实。”叶愈青说,同时,技术人员的缺乏使得当前中药饮片抽检难度大,“一方面,由于中药检测的特殊性,懂得中药饮片药性和鉴真识假的人员较少;另一方面,现有的快检设备多是针对化学药品及抗生素药品的,缺乏针对中药饮片的快检设备。”
而且,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会长许锦柏介绍说,当前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然后统一交由收购商,再卖给生产企业,受利益驱动,在生产环节农户可能会过量使用农药,在流通环节药贩可能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等到抽检发现问题时,很难确定问题到底出自哪个环节。”
也就是说,从原料药、到中药材、再到饮片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多个环节,监管部门很难排查或追溯。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处一位负责人说,执法人员日常监督发现,一些经营者采用柜台展示与产品交易分开进行、场内谈价场外提货等方式规避监管。
此外,贴牌、采取知名企业冠名授权是很多中药企业惯用的手法。一些中药饮片企业取得了GMP认证,自己却不生产,而是从手工作坊购买成品贴牌售卖,在采购过程中对质量把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中药材质量出现问题。
猛药方能治沉疴
亳州中药饮片“染色事件”发生后,各地高度重视。梁景堂表示,亳州药材市场年交易额约200亿元,药业已经成为亳州的主要经济支柱,市政府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决不允许“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对此,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维也告诉本刊记者,江西各地也增加了对中药饮片和中药材的抽样量,重点整治相关生产、流通环节,将药企制假售假的几率降到最低。
作为我国主要中药材市场,樟树市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18万亩,药业企业108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辐射全国21个省(市)、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樟树市委副书记胡江萍说,目前樟树正规划建设“中药饮片及保健品工业小区”,现有34家企业签约落户,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监管、统一运营的方针进行运作,以规范并促进中药饮片行业的良性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染色、掺假使杂的问题,还需多管齐下。
其一,制定统一的中药炮制标准。专家认为,当前各地应按照国家标准,尽快提高地方标准,严格把握中药饮片的药源、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方法,并从有效成分、浸出物、杂质检查等关键环节对中药饮片生产加以控制,促使饮片生产企业按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生产行为。
其二,对冠名贴牌的问题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强调,药监部门应对冠名贴牌企业加强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实行“一票否决”,立刻终止其冠名贴牌行为,并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
其三,多方充实检测队伍。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孙裕建议,吸纳一些药厂的执业药师等专业力量参与药监部门督查,重奖激励民间举报掺假的行为,形成群防群治的格局;同时药监部门应建立长期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质量验收、真伪鉴别等方面的技能;药监、工商、公安等多部门应开展信息互通、执法联动严打制假售假。
其四,从种植源头把控中药质量。叶愈青认为,当前应加大对种植户的教育,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将散户集中起来,并加快建立追溯体系,从源头把控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兴文程迪程士华周琳龚雯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