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背景: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针对药食两用中药材作出《建议改变药食两用中药材管理办法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提案。文中建议,制订《处方中药材目录》,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大、药性较为峻烈、药材资源紧缺、需要医生处方应用的中药材列入《处方中药材目录》,明确哪些中药材必须经医生处方作药物使用,其余放开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尽量将药食两用的药材的用途发挥到最大。笔者认为,这样一来会过于开放药食两用中药的管理。
虽然规范药食两用中药材的管理有助于中药材行业的发展,但人们本身对这些药食两用药材缺乏认知,盲目食用确实会对身体起到不利的反作用。而且对于整个行业或许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过于开放药食两用中药材管理弊大于利。
首先,如果过于开放管理,大家便可以自主购买、食用药食两用药材,但人们对食品保健的认识度普遍不够。每个药材药性、主治功能各不相同,所谓是药三分毒,很多药材单独使用药效达不到最佳,甚至可能用一些自己不适应的养生方法,这样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枸杞子,枸杞子不含任何毒素,可以长期食用,是卫生部公布的可以药食同源的中药之一。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并不适合所有人服用。《中华本草》一书中指出,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勿用枸杞子。枸杞子虽有补肝益肾之功,但甘甜滋润的药物通常不易消化,因而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泻者就要慎用。由于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的人不宜经常服用。枸杞子还有增强性功能的作用,性功能亢进者也不宜久服。据第三方研究机构证明,健康的成年人服用枸杞子每天不要超过20克;如果用于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每天可服30克。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盲目的食用没有达到药效,甚至起反作用,那便得不偿失了。
再比如说保健品中的奢侈品——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并不适合所有人群,体质偏热者最好别吃。现代人多吃大鱼大肉,体内多有痰热。又因工作压力大、感觉疲劳,会吃点冬虫夏草进补。但疲劳未必是体虚的表现。除病后、产后等原因明确的体虚者,其他人吃冬虫夏草,最好先到医院咨询医生。如果盲目进补,可能上火,过量服用还会导致心慌气短、烦躁、面部红斑及四肢浮肿等症。对于人们来说,送礼送的是面子,试问有多少送礼的人会去咨询对方能否食用,有多少收礼的人会拒绝进补。
其次,食疗这一块主要运用于保健行业,据调研得知,当前保健市场比较混乱,实行此次管理办法后,短期的磨合阶段或难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并且一但实行药食中药材过于开放管理的话,保健行业或许会对行业以外的大众夸大其疗效,这样一来,虽起到“降低国家医保费用支出”的效果,但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
再次,针对提案中提到的“明确哪些中药材必须经医生处方作药物使用,其余放开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但药食两用的管控规范化以后,除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大、药性较为峻烈、药材资源紧缺、需要医生处方应用的中药材以外,其他大大小小的品种在需求量和产量等方面的数据就难得到规范的统一,人为比较好控制市场,一但出现供需缺口,那这类中药材就像“生姜、大蒜”一样难得调控。
最后,实行放宽管理,虽然可以将药食中药的用处最大化使用,又拓宽了开发保健食品的药材资源,有利于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但在其市场的划分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即便将其规划为食品,但古往今来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记载的动植物药材中,又明确的说明了众多药食两用的食品药性和功效。如此一来,那些《处方中药材目录》以外的药食中药材又该归根何处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过于开放药食两用中药材对于消费者来说起不到直接的作用,并且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成熟因素。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