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一、新闻事件背景
连日来,沸沸扬扬的福喜事件不仅让食品行业经历了一场地震,对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来说也是一次拷问。随着一些知名洋快餐品牌在中国涉及食品安全的事故屡屡曝光,也反映出监管部门监管乏力。有专家称记者一次卧底,就揭出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企业无视相关法律法规,使用过期食品,固然有利益驱动的因素,而监管的涣散、乏力加剧了企业公然造假的作为,而且手法还越来越隐蔽,就此次事件来看,企业甚至为了逃避监管制作了两本账,在没有内部爆料的情况下,日常监管很难发现,当然也对当下的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中药材行业质量问题反思
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我们再来回顾下近年在中药材行业中暴露的一些质量问题。随着中药材产量与供销矛盾的加剧,中药价格波动较大,生产流通领域制假售假现象层出不穷。例如部分不法商家用外形、颜色与冬虫夏草都极为相近的亚香棒虫草来假冒冬虫夏草,加铁丝来增加虫草的重量;用苹果皮代替牡丹片;仿真度最强的当属药渣掺假,将药厂萃取后的药渣掺入正常药材中以次充好。此外我们常见的药材熏硫;农残超标等问题也是危害大众健康的主要因素。
对于药品行业生产、流通、交易的规范化管理已经有了一系列的部颁标准,国家和企业又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措施呢?
1、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早在2012年10月份,商务部发布《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决定在河北省保定市、安徽省亳州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通过中药材产品包装带有的电子标签,对中药材产地来源、生产加工、市场流通、药房使用等环节的有关信息进行电子登记,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目前,在四个试点城市的中药材溯源体系运行取得了积极进展。
2、企业延伸产业链确保品质的稳定
其实近年许多食品药品行业龙头生产企业为应对福喜门这样类似的局面,纷纷向上或向下延伸产业链,建立了自己的产业链端口,进而确保生产原料的安全。阿胶行业被曝光的两次重大事件都是因为原料而起。2002年,某阿胶企业被爆出以马皮当驴皮生产阿胶,时隔八年后,2010年,阿胶行业再度爆出这样的“丑闻”。作为中药行业领军企业的东阿阿胶从那时起在行业中率先开始向上游原料供应延伸,开始启动养驴示范基地建设,也成为阿胶行业最早开始建立养驴示范基地的企业。目前,东阿阿胶已在新疆、内蒙古、甘肃、辽宁、云南、山东等地建立了17个养驴示范基地,自己生产原料,如今带来的安全效应显而易见,与此同时也赢得了市场更高的口碑。
三、福喜门事件社会呼声
其实在此次福喜门事件曝光后不久,有社会人士建议引入欧美国家的“吹哨人制度”即奖励内部人士爆料。这些知情人发现问题并提供线索给监管部门或媒体,以便于能尽快制止企业内部违法问题。“吹哨人制度”在中国叫内部有奖举报。这次事件暴露出监管部门对专业性强的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为此,应该从完善监督机制方面,防范企业违法行为。现代化的食品、药品生产,专业性非常强,业内有一句话,上游的生产商、原料提供商,想隐瞒一些事实往往能轻易做到。而如果是一个外部人士很难掌握行业的内幕或潜规则。所以欧美国家很多食品、药品行业的内幕都是内部人士爆料出来,而在金融等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举报内幕也是相当重要的案件线索发现途径。“吹哨人制度”是一种监督机制。”一旦机制成熟,相信不管是食品药品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来说,能在第一时间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避免由问题而连带的其他社会不良效应的产生,如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耗社会资源乃至危害到消费者人生安全等,只有这样的机制才能得到社会拥护。
总之,目前在中药材行业已经开始推行的中药材溯源体系能在一方面遏制部分市场假劣伪冒药材的生产和流通,另一方面也能彰显政府对规范行业内外的决心。对于中药材行业背景的特殊性来说,如何充分发挥现代化质量管控体系的作用,监管部门如何能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