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一、陌生来电
2004年12月中旬的一天,我接到一个从北京打来的陌生电话。是一名中年男子沉稳客气的声音。他自称姓金,是一家生产医疗保健品的私企老板,不久前在安国药市买来的《中国中药信息》上看到我的几篇“药市分析与运作”系列文章,很有感慨,尤其对那篇《善借方能成功---浅议借钱、借智、借势》印象极深,几经周折,才找到我的联系电话。我很感动,大凡写文章的人,谁能不因遇到如此忠诚而热切的读者而感动呢?于是我们很快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隔几天就要通一次电话,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他说他现在有二百万元闲余资金,希望我能为他调研一、两个好品种,他来投资,赚钱了对半分。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这是我梦寐已久,却从来没碰上的好事呀。我说投资有风险,资金也是有成本的,我不敢要那么多。如果你真有诚心,并相信我的话,运作成功以后,大头归你,我拿20%足矣。他说那就30%吧。我说现在这是小事,关键是咱们要合作好。我把品种调研好、筛选好;你把资金准备好,他允诺。我说给我三个月时间,我选个风险系数为零的短线品种出来。
二、锁定九节菖蒲
当时正值我的园林苗木业务淡季。我开始投入全部精力进行品种调查与市场分析的前期工作。其实我心目中早就有几个预选品种并跟踪关注多年。他们是九香虫、九节菖蒲、天花粉和木瓜。从2004年12月下旬开始,到2005年2月底,历时2个半月,走访三个省,四十多个乡镇,两家药材市场,共打出300多个咨询电话,填写二百多张品种调查问卷,查阅1998-2004年的《中药经济与信息》杂志(中国药材公司郑州信息中心编辑)中的相关文章、信息与数据,几经分析筛选,先淘汰了天花粉和木瓜;在九节菖蒲和九香虫这两个品种的取舍上,我曾犹豫过。到不是取谁舍谁的问题,而是觉得两个品种都很优秀,舍弃谁都觉得可惜。但合作方只有二百万元资金,就象带兵打仗,兵太少,是不宜同时开辟多个战场的。当时九香虫的十家药市的平均价格是30-35元,产地价是25-28元(kg价,下同),而历史最高价是80-90元;更重要的是它属于药、食两用的动物类药材,且捕捉困难,资源渐少。最后让我决定放弃九香虫的主要原因,是它的主产地在云、贵、川一带,路途太远;又时值春节,我无法在短时间内亲赴金沙江流域产地考察;而所有关于九香虫的知识经验,都是从资料上和对成都汤大金老师咨询而来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尽管一年后的2006年春天,九香虫90元的高价和连续三个月涨幅排行榜前5名的市场表现,验证了我对九香虫品种调研理论上预测的正确性,但作为一名药市分析师,对投资商负责是第一位的,没有决胜的把握,宁可等待时机,不可冒然入手,决不能拿投资商的钱去做无把握的实验。最后的运作品种,我锁定了主产于家乡秦岭、伏牛山区,关注熟悉十年的野生根茎类小品种——九节菖蒲。
三、九节菖蒲运作计划出笼
2005年春节,我把最后选定的品种电告北京的金先生。他说很好,并希望我能利用假期拟订一个详细的可性行运作计划报告寄给他,灯节后即启动投资。我倍受鼓舞,花了一周的时间制作了长达20页的九节菖蒲投资运作可性行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即项目概述,项目论证和实施计划。其中项目论证主要列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和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和风险评估,这里简列出来,以飧读者。
1、产量与库存量:
(1)各主次产区现货存量;(2)各大药市现存量;(3)一般年竟收购量:(A价平期收购量,B价低期收购量,C价高期收购量);(4)预计现价运作上涨50%和100%采收量;(5)替代品的潜在存量;(6)伪品冲击的风险评估。
2、需求总量:
(1)制药环节一般需求量;(2)医药配方环节需求量;(3)正常出口量;(4)新药、保健品开发需求量。
3、结论求证:
(1)供求是否有缺口?(2)如果有,缺口多大?(3)野生资源与市场需求的供求矛盾是长期存在,还是价升加大采挖力度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4)人为运作对野生资源是一种破坏还是对家种的一种推动?(5)品种运作需求的资金总额是多少?(A运作计划实现50%利润需资金多少?B 计划实现100%利润需用资金是多少?C 计划实现200%利润需资金多少?(6) 预计收益期是多少?$pager$
4、对本品种运作的不利因素分析评估:(1)有效需求量不足怎么办(2)伪品、替代品冲击时怎么办;(3)运作资金与野生资源不匹配时怎么办?
项目报告最后的结论是:
1、调查结论:截止2005年2月中旬,九节菖蒲国内总存量为55吨左右,其中各主次产地存量约15吨,主要分布于陕西宝鸡、河南伏牛山与山西南部县、乡级收购点。各大药市约30吨,主要是安国和西安药市,其中安国约50%为4年前45元左右的高成本存货。终端消耗环节约10吨以内。这与最初预测的约100吨存量少45%,价格每千克统干货产地26-28元,市场平均30-32元。社会总需求量:十年前为350吨以上;近5年下降为300吨左右,月均25吨;距产新尚有5个月,缺口3个月。重要的是它具备了三个优势条件:(1)野生资源面临濒危枯竭,无家种成功的事例或权威报道;(2)已低价运行四年,库存空虚;(3)产地集中,总产量小,便于建仓和控制局面。结论:运作出50%利润率的可行度为100%;100%利润率可行度为80%,风险20% 。
2、运作计划:200万元资金分三批投入使用。第一步,在2005年5月产新前投资100万元,建一个30吨九节菖蒲陈货仓。第二步:2005年5-6月产新时,投入70万元收购新货继续建仓,逐步将价格拉至50%以上,达到45元左右;第三步:新货上市后期开始出仓,短期内将首批30吨货全部抛出,实现50%利润计划;用下余的20万资金继续巩固新仓。签于市场经济中的激活效应,预计利好信息将会以十倍的效应带动人气和资金进入市场,两次投入约180万元资金将至少带动500万元的跟进资金,价格将在产新后的10个月内上扬100%左右,此时即可适时全部完成平仓,实现整个运作计划制订的投资200万元,6-12个月完成至少50%利润的项目目标。
四、计划无果而终
可行性报告如期发出,却迟迟没有消息。眼看二月过去,三月来临,产地市场风平浪静,这可是节菖蒲建仓的最佳实际。我心中焦急,忍不住去电询问,回说近来身体不好,正在考虑。整个三月份还没有确定签约的意向,加之我园林业务繁忙,也未再多问,但意识到情况有变化了。直到2005年4月下旬,我应中国药材集团公司邀请到北京参加全国药材信息工作会议,才有幸见到这位先生。他热情邀我到他位于海淀区的新家,说这套房子就花了一百多万。他请我吃饭,但再没深谈合作的事,我当然也不会再提。此时迫近产新,市价已上涨30%,到36-39元。诚意已失,大势已去,再谈何意?而仅仅10个月后的2006年2月,九节菖蒲已升至45-47元,3月升至50元。目前正直逼60元大关。
五、对九节菖蒲的几点感触与看法
首先声明一点,我把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并公开发表的初始目的,决不是要抱怨别人,张扬自己。而是结合亲身经历的这个故事本身,反思并总结一些怎么将知识型信息价值转化为经营型经济价值的经验与教训。这是一个中药信息界乃至经济界普遍存在的新问题。正如我在拙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书自序中所提出的那样,品种分析与运作已成为创造效率与财富的新型模式。但它必须具备三个硬性条件;即好的品种,足够的资金,科学的运作方案。三者缺一不可。资金可以了,但品种选错了照样赔进去,比如早年的白芍和近几年的山茱萸;但有了好品种,缺乏资金则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如九节菖蒲。而科学的运作方案来自深入的调查分析和实战经验。目前药界有一个现象,就是有资金实力的大户普遍轻视或不信任信息工作者。这里有从业者素质高低或主观倾向的问题,有盲信虚浮者言而运作失败的教训,当然也有大户门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自大自负心理因素。如果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近六、七年来,真正运作成功,实现超额利润的运作案例,无不是信息与资金完美结合的典范:天麻、黄连、生地、贝母、红花、当归、连翘、川芎等等,辉煌的背后,都有一个个丝丝相扣的结合点。怎样科学有效地寻找这个结合点,从而使有价值的信息流带动资金流,资金带动物流,让中药材品种的购销与运作在发挥蓄水池作用的同时,能够在刺激生产,调节余缺,保障供给的环节上,创造有价值的、合理的丰厚利润,应该也必将成为今后各位药界同仁共同努力的方向。让稀有的信息资源不再因风险投资商缺位而过期作废,让宝贵的资金不再因投错了品种而白白浪费,这是我遗恨九节菖蒲之后最真实的心愿。
尽管我最终未能直接参与九节菖蒲的此番涨价周期的运作,但我曾长期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因此对于九节菖蒲的后市,也顺便提一些观点和建议,供读者朋友及参与其中的药商参考。首先它是一个资源极度濒危的野生品种,被国家列入了《中国植物红皮书》,属重点保护植物。我曾在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的一个国有林场做过调查,这个林场十年前的鲜药年收购量是10吨左右,5年前是5-6吨;而2004年初夏的产量只有数百公斤。其二,节菖蒲的生物学特征导致它极难人工种植,而且至今也没有家种成功的报道。我曾经做过计算,由于其产量极低,如果没有长期五、六十元的价格吸引,是不会有人投资研究试种的,何况它种源奇缺,种子不仅具有后熟性,且落地难寻。若用根茎做无性繁殖,则亩投资需要数千元。其三是节菖蒲在许多消费区域形成了悠久的消费习惯,且多在经济发达的东南亚地区,其他伪品根本不可替代。因此我认为,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和科学的方案,九节菖蒲完全可以运作至百元以上。重楼能,它缘何不能?它比重楼更珍稀,自古物以稀为贵,它理所应当值这个价。
2006-5-11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