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半枝莲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每年收割三茬,第一茬五月份收割,产量占全年的50%,第二茬7月份收割,产量为全年的30%,第三茬10月份收割,产量与全年的20%。其年需用量在1300~1500吨左右。现主产于河南确山,湖北枣阳、新州,安徽临泉四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河南确山约占全国总量的50%左右,其次湖南、江苏、江西、四川、陕西、山东省亦产,主产地以家种为主。笔者于5月8日至22日和7月10日至17日,前后二次历时23天,在半枝莲第一和第二茬产新时,分别对湖北枣阳、新州,河南确山,安徽临泉四个半枝莲主产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经实地考察了解分析,现将结果报告给大家。
一、行情走势分析
九十年代以前,半枝莲以野生为主,九十年代初期,开始试种并初步获得成功。1992~1993年随着半枝莲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的不断开发,其用量迅速扩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当年市价高达10元左右(千克价,下同)。1994年随着半枝莲价格的上升,产地农民开始大面积扩种,产地货源迅速增多,而市场需求有限(因一个新品种的开发、推广过程一般需要5年左右时间),造成该品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其市价由稳转落,至1995年降为2.5元左右,产地收购价降止1.5元以下。当时在种植上并没有取得高产的成功经验,主要是种植面积太大,所以总产量多,实际收入很低。随着价格的下滑,农民开始减种,这个过程持续了三年,1997年底,随着库存的消耗与种植面积的缩小,加上以半枝莲为主要原料的成药销量猛增,该品供求关系出现了转机,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开始迅速上升。1998年5月,半枝莲市场价猛涨至12元左右,优质货达15元。半枝莲价格的上升,使当地政府看到了希望,并大力提倡调整种植结构,要求扩大半枝莲的种植面积,决心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龙头产业。为此,半枝莲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河南确山、泌阳、汝南、正阳,湖北枣阳、新州,安徽亳州、临泉、砀山,浙江磐安,江苏邳州,山东成武等地纷纷建立了半枝莲的种植基地。此时老产区的药农收益相当可观,由于多年种植,他们积累了一部分成功的经验,也使亩产量上升为500千克以上,每亩收益4000~6000元;而新产区因产量低收入约在2000~3000元,但比种粮要强的多,当时种粮每亩收入约600~800元。高收益、高价位使药商、药农对半枝莲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药商抢购,药农盲目扩种,当时仅确山一个县种植半枝莲就达7000亩,全国总面积万亩以上。1998年下半年,半枝莲市价下滑,由11~12元下降为8~9元,1999年元月又由8~9元猛跌为3~4元,1999年产新时又降至1~2元。
2000年秋和2001年秋虽有二次波动,但终因库存丰厚,市场价格一直在2~2.2元之间浮动,且交易平平。连续3年的低价,使药农失去了信心,纷纷弃种或改种其它作物;而先前所产的大部分半支莲,也因烂市把其当柴烧掉或不去收割,经过这次挫折与洗礼,只有河南确山的西部三个乡镇保留了极少的种子田,而其它产区基本上是全军覆没。2001年主产区确山新货产量只有60吨,其它产区更少。$pager$
2001年8月,市场一些商贩得知半枝莲严重减产的信息后,纷纷来到产地购货,产地售价由2~2.4迅速上升为2.8~3.5元,10月底又上升3.8~4.5元,产地药商药农多年的陈货被他们抢购一空。这次价升,使产地的药商和药农意识到,半枝莲市场存货不多,产地现有的种植面积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再次种植半枝莲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开始扩大种植,能种的种子全部下种,由于种子有限,2001年只扩种了1000亩左右,加上被恢复管理的600亩种田,2001年底产地种植面积为1600亩左右(其它几个产区发展种植的也计算在内)。随着老库存的日趋减少,仍存在很大缺口,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所以2002年5月半枝莲产新后,市价由3.5元迅速上升为4.5元,后又稳步上升为7元,市价迅速上升,带动了该品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2002年几个产区扩种面积达2600亩,加上2001年扩种的1600亩,使半枝莲的种植面积迅速上行为4200亩,为2001年的七倍,并初步形成了现在的四个主产区,其中确山县约有3000亩,湖北枣阳1200亩,新州300亩,安徽临泉不足300亩。2002年新产量为900吨,是2001年的15倍多,另外野生品和次产区产新有200吨,加上存货600吨,总量达1700吨左右,供求平衡,但这一年的半枝莲市场价格却一直保持在上升通道(由4.3元稳步上升为7元),出现了市价与种植面积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实现了少有的半枝莲的经营商家和农民双赢现象。
2003年对于半枝莲来说,是极不平静的一年。2002年由于半枝莲一直处于高价位,所以其用量较常年略有减少,约为1300吨左右,至年底时市场存货显多,加上产地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该品市场价格开始下滑,到2003年开春半枝莲的种植时节,市场价已由7元下滑为5.5元,但由于其价仍高,又扩种了600亩左右。2003年春季,主产区风调雨顺,半枝莲长势喜人,种植面积激增。半枝莲头茬为全年产量的一半,质量优于后二茬,大都在春季补充库存,以保证全年销售。产地老板则认为:头茬丰收,药农又要扩种,第二、三茬按正常产量也将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通过以上调查,笔者意识到,市场经销商与产地经销商、药农的想法与思路有很大的反差,2003年头茬半枝莲在产地出现了购销两旺的状况,质量好、上货量大,收的快,走的勤。但由于这批货成本价偏低,所以新货上市后,市场价格一路下滑,市价由5.5元很快下滑为3.8元,产地的收购价也由2.6元下滑为2.4元。价格的下滑,使药农再次扩种的想法得到了抑制,使药农终止了半枝莲扩种的脚步,再加上后来天雨连绵,价格虽有反弹,但却无法种植。所以除开春产地扩种了600亩以后,产地几乎没有新的种植,半枝莲逐年扩种的势头得到了抑制。这一点从半枝莲种子价格的下跌可见一斑,年产半枝莲种了为30~40元年底下降为6~7元(半枝莲种子最高价时亩市斤为160元)求购者甚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从6月底开始,连续三个多月的阴雨天气,尤其是安徽临泉,雨水太大,半枝莲淹死过半,致使后二茬减产严重,产量不足常年的一半。这个信息被市场经营者了解后,市场半枝莲价格开始回升,由9月中旬3.8元逐步上升为11月份的4.8元,在市场的带动下,产地价格开始上升,8~9月由2.4元上升为2.8元,10月份升至3.8元。由于2003年下半年,各大药市十分疲软,生意清淡,加上进行市场整顿,使药材销量骤减,价格下滑成了市场的大趋势。半枝莲也同样遭此厄运,从2004年元月份开始,市价开始持续下滑,4月底5月初,由于面临产新,市场存货又多,市价再次下滑,由4元下跌为3元,6月新货上市,市价下跌为2.8元,但销路不畅。产地成交价也是这样,春节前下滑为2.8元,产新前下滑为2.4元,新货收购时又下降为2.2元,5月底虽有暂时反弹,但很快又下滑为2.2元。经笔者了解,2003年二茬、三茬半枝莲在确山和临泉虽有减产,但总量却有所上升,原因是种植面积太大,四个产区的产新量为1100吨,加上2002年结余的200吨,再加上野生及次产区的300吨(湖南一新产区2003年产新200多吨),去年的总量为1600吨左右,按正常年景相比已供大于求。2003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疲软,药厂认证,销量明显下降,最多可用1300吨,所以说产新前市场应有300吨左右的陈货,产地也有部分陈货,要价2.6元仍无人调运。对于一个供过于求的品种,价格只能是逐渐下滑。所以说,今年春节后半枝莲的市价持续下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2004年8月14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445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