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走动一向平稳的黄芪,近阶段引起多商关注,关注度增强,行情连续上涨,市场统货价格升至22元左右,且持货商惜售,后市仍有继续上涨之势。
黄芪行情升升降降、反复波折,让好多经销商琢磨不透,这次价升能否持久?
笔者调查走访得知,此次价升利好增多,六大因素助推黄芪行情将继续被看好。
一、产地变化为相对集中格局
黄芪分布较广,原主产于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甘肃等地,新疆、西藏、四川、陕西、宁夏、青海、河南、山东、江苏等地亦有分布。家种则主要集中在内蒙、甘肃、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由于前些年黄芪行情不好,农民种植效益较低,甚至亏本,于是纷纷退出种植。而对甘肃陇西产区而言,因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种植黄芪的收入略高于种植粮食作物,所以黄芪生产在当地发展较快,该产地也渐渐由次产区转变为主产区。目前,黄芪在山东、山西、河北等产区已基本没有种植,内蒙产区种植面积很小,只有部分农民坚持零星种植。
二、逐年减种减产
甘肃陇西虽已成为黄芪主产区,但由于近几年行情低迷,加之该品的种植费工费时,成本投入较大,因此当地农民逐渐转向种植“投入成本相对较低、种植简单且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土豆、蚕豆等。
此外,种植黄芪的地方也多是种植当归、大黄、黄芩等药材的地方,种植这些药材的经济效益明显要高于种植黄芪,因此,当地农民种植黄芪的积极性再次减弱。
自2005年以来,黄芪的生产面积逐渐减少。据调查了解,目前黄芪在地面积已不足2005年时的40%,种植面积降为近几年来最少的一年。
对黄芪而言,其命运更是祸不单行。最近几年的异常干旱天气,使本来种植面积就不断缩减的黄芪更是雪上加霜,产量一年少于一年。
三、受重茬种植及气候变化因素影响 黄芪条子细小
黄芪不易重茬连作,需间隔5年才适宜种植。由于产区土地有限,部分农民继续坚持在原有土地上种植,加之最近几年又遭受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生产出来的黄芪条子细小,单产不如以前。
四、经多年消化,库存降至近年最低
黄芪自2006年以来就被很多商家看好,并积极囤积待升,但事与愿违,由于该品库存量较大,好多囤积商因种种原因没有坚持到底等到其价格上涨,而是中途而废,把自己看好的黄芪低价清仓销售,造成黄芪行情波澜不断。但经多年消化,目前黄芪库存已经降至近年来的最低谷。
五、药食两用 用量有增无减
黄芪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市场需求强劲。由于该品是著名的滋补中药材,其性温味甘,归肺脾经、为补气诸药之最: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之病;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及一切气虚血虚之症。近年来关于黄芪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黄芪煎剂、静脉滴注产品可使血压显著下降,对心血管有明显的扩张作用,故黄芪的市场需求量再次升高。
外贸出口市场除传统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外,近年来,欧美对黄芪的进口量也逐渐增大。同时,黄芪位列40种大宗中药材品种的前十名之列,年需求量大约在25,000吨左右。
六、关注者多 市场人气旺盛
当前药材价格普遍处于高位,这不仅仅是热钱流入、人为炒作等因素使然,更主要的是由于生产成本提高、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很多中药材减产所致。黄芪目前人气高涨,多商认为后市商机较大,纷纷参与到黄芪的抢购大战中,部分持货商更是惜售手中货源,等待更高价格时出售。
黄芪虽然盘子较大,但由于库存薄弱、产地集中、产新量小、需求量大、关注者多、人气旺盛、购买力强、持货商惜售等利好因素较多,估计其后市步履坚挺,行情稳中上行。
黄芪利好较多,但也有不利因素存在。一是受国家平抑物价大气候的影响,二是国家宏观调控金融政策的紧缩,三是尚有部分库存支撑后市,四是价格冲破历史高位,五是内地储存易变色乏油变茬等。
应该说,对黄芪行情而言,其机遇与风险并在,没有经营过该品种的药商需谨慎介入,有大货尚未售出的药商,自己把握好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