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薤白正值产新,原本徘徊不前的行情更显低迷,目前市场陈统货交易价15元左右,过筛净货要价17元,真正交易价16元左右。由于薤白采集、加工繁琐,药农不够工钱,所以大多放弃采收加工,估计今年新货量将明显少于往年,后市如何?现简单分析如下:
一、 品种概况
薤白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具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治胸痹心痛彻背,脘痞不舒,干呕,泻痢后重,疮疖等症。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属药食两用品种,在医药中为小三类品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山东、山西、陕西三省产量最大。
二、 历史回顾

1、低迷震荡期
薤白因用量不是很大,早些年基本不被药商所关注,所以行情相对较为稳定。2000年行情基本在12-13元之间运行。由于当时行情较为稳定,2001年农民采集加工积极,新货量有所增多。上半年因价低农民惜售,行情保持坚挺。随着淡季的一天天临近,加工户坚持心理开始松动,由惜售渐渐开始转变为积极销货,行情随即下滑,6月份降至8.5元,年底降至8元左右。
2002至2004年,薤白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价格多在8-9元之间浮动。2005年,次产区货源增多,主产区货源未有得到有效消化,行情进一步回落,最低时降至年初的6.5元,随后的几个月虽然小幅反弹,但仍未见大的变化。
2006年产新时由于价格过低,农民放弃采收加工,老库存也随着渐渐消化开始有所转薄,行情终于开始转好,到年底升至13元左右。2007年,行情转好的薤白再次被加工户看好,积极收购加工,造成当年新货量增多,新货上市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降价。2008年行情基本稳定,价格一般在11元上下走动。
2、极速上升期
2009年,因价格过低,劳动工值提高,农民放弃采收加工,老库存也经过消耗开始减少,行情因此再度步入上涨轨道,到年底升至30元左右。
2010年药材市场开始火爆,一些本不该上涨的品种也纷纷搭车涨价,而稍微有点缺口或者被商家认为具有潜力的品种更是如日中天,价格上涨的离谱。薤白在众多商家的参与下,最高升至3月份的50元左右。
3、快速下滑期
价高刺激农民疯狂采挖加工,当年虽然受灾长势不好,但由于采挖加工参与的人数较多,当年产量还是较上一年有所增多。随新货陆续开始上市,行情渐渐开始回落,至7月份时回落到25元左右。
当年因市场正处于疯狂时期,很多商家认为价落只是暂时的,从而开始入手购货,准备价升反弹时出手,行情很快被拉升,到年底时再次升至35元左右。
2011年,农民继续加大采收加工力度,新货量因此不断增多。下半年随着淡季的到来和药市拐点的出现,薤白开始了节节滑落,年底时降至17元。
三、 后市分析
薤白采集加工较为繁琐,就目前价位而言,农民加工薤白尚不如打工挣钱,所以薤白行情已经跌至成本价,甚至不够加工采集成本。随薤白老库存逐渐消化转薄,其行情有望复苏,但由于该品用量不是很大,如果价升过高会再度刺激采收加工,所以回升空间有限。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