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被药商广为关注的焦点品种太子参近阶段失去往昔魅力,购货商家谨慎入手,货源走动进一步放缓,行情再度下滑,目前贵州中统货售价185元、大统195元,宣城统货180元,福建统货180-185元,分别较前阶段下滑10-15元不等。据悉,太子参今年种植面积扩大,行情趋降已成主旋律。
1、 品种概况
太子参为药食两用品种,年需求量较大,行情波动频繁。安徽宣州、福建柘荣、贵州施秉是其三大产区。
2、 种植积极性关乎行情高低
太子参生产周期短,农民种植积极性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行情变化。历史上太子参每次大的变化,都是因为农民种植严重亏损,逐渐放弃种植,货源减少所致。
案例1:据有关资料记载,上世纪的1988-1989年太子参创下了170元的天价后,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面积的盲目扩大,使太子参陷入了近十年的低谷期。
案例2:由于种植太子参连年不见效益,农民积极性受挫,面积逐渐开始缩减,至1998-1999年又一次创下了高价。这一周期价虽没有前一次价高,但足以刺激太子参的生产发展,从而酿成产大于销,价格因此再度跌入低谷。
案例3:进入21世纪,太子参行情仅在十几元间震荡,03年“非典”期间价格猛升,但那只是昙花一现。可就是受昙花一现的影响,很多药农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开始恢复种植,同时贵州施秉的太子参种植也快速发展起来,由于产量的增多,行情再次陷入低谷。2004年至2008年,太子参价格一直在20元上下浮动,农民种植没有效益甚至亏本,面积因此降至了历史低点。
3、后市分析
回顾1988-1989年、1998-1999年太子参两次高价,周期相隔时间基本都是10年左右。因此部分商家认为2008年将是太子参的转折年。2007年很多商家入手购货,孰料,2008年来了个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很多商家的梦想泡汤。
2009年国家加大了资金投放力度,国内经济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来货源就紧俏的太子参开始了上涨,由上半年最低时的18元不断上升为35元、40元、60元,至 2010年产新前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70元。后来在一些市场药商的参与下,持续暴涨,当年已经突破300元。2011年到来之后,太子参继续高攀,统货价一度达到350元,形成了历史新高。
“物极必反”, 太子参价格持续爆升,再次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无论是主产区还是次产区,太子参种植热情空前高涨,面积再次达到高点,今年新货量的供大于求,使太子参高价期逐渐走完。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120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