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一、桂枝基本情况
桂枝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肉桂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越南,但有传统加工桂枝习惯的只有广西的贵港、玉林、梧州以及广东肇庆地区,其它地方少见。桂枝的产新时间是在每年的3-7月,剪下肉桂树的嫩枝,原条晒干,即为桂枝,可以生枝加工切制,也可以枯枝加工切制。其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蓄水,水肿,心悸,奔豚。药材市场上的桂枝规格分类较多,有大粒、中粒、小粒、大片、中片、小片,又分圆片、斜片,生枝切片、干枝切片等,目前市场价格因规格不等在2.6-7元之间,差别较明显。
二、市场历史行情变化
桂枝的市场行情一直不高,2002年-2008年基本上都是在1.5元(大粒,玉林市场价为例)上下震荡,最低时曾在1.2元左右,2009年-2010年缓涨至1.8-2元,2011年-目前稳定在2.5元上下。十年内涨幅70%,虽看似表现不错,但桂枝由于资源易得,是一个相对廉价的品种,十年内社会物价、劳动工值的增幅已远胜于其,桂枝期间行情的上扬只是其生产价值的提高而已,目前价格仍属于偏低水平,也因此农户采收积极性一直难以被调动。
三、资源量情况
桂枝多年的市场价格低下,与其产区的常年丰产不无关系,上世纪由于桂皮行情高升,两广地区大力发展桂树的种植,近年林区面积仍大,造成近桂枝年可收资源更丰盛。桂枝是桂树的嫩枝,采了可以重新生长,生产成本较低,由于产区桂枝林连片,潜在产量难以估计,如有高价刺激产量将会源源不断,也因此其行情一直难以明显上涨。
四、应用需求
桂枝的民间药用历史悠久,其中最著名的应用是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桂枝汤,在中医界流传较广,其它临床应用方面近年的需求也较为稳定;另外中成药生产方面,需求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胶囊、桂枝颗粒等含有桂枝为原料的产品已广为销售。桂枝药食同源,药用主要是以有效成分的小枝为主,大规格的在食用方面需求偏多,主要是用于调料调味品的生产,综合各方面的需求
五、产地、市场状况
桂枝目前各产地均反映货源充足,走动也是和往常一样平稳,行情难有变化,加工户出售心态都较为积极。市场方面,由于产地供给稳定,需求变化不明显,经营户多是勤进快销赚取差价为主,平时货源走动的快慢也只是季节性的需求体现调节,资源量的丰厚不会让人有待价而沽的想法。
六、后市简评
综上所述,桂枝目前的市场价格,人工以及加工成本占了极大的比例,其自身生产、生长所占的投入、管理成本是极低的,后市方面,由于桂树木已成林,规模庞大,桂枝的资源蕴含量极其丰富,未来行情仍难有令人关注的变化,有的也只会是生产成本的波动体现而已。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