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4月17日四川卫视4套新闻现场有这样一则报道:硫磺熏沙参(四川本地将川明参俗称沙参)是药品还是毒品?其实也不能算是报道应该是曝光,内容大致是这样,记者拿着从源头产地、批发市场、终端消费超市、药房买来的川明参去检测点检测含硫情况,结果是硫的含量大量超标,这种结果让人感觉意外的同时似乎也在意料之中,众所周知有些药材和食品是需要进行一定熏硫才能保证其品质,以及更好的保存,但硫含量超标对人体有危害的,川明参目前处境不妙,笔者简单分析一二。
川明参困局一:政府扶持 农户种植过热
1、阆中川明参2009年7月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以来,其知名度日益提高,而且当地以获得“地标”为契机,助推阆中川明参强势发展。当地市财政还补贴了100多万元种苗款,每亩补助350元,发放到种植户。市政府出资70万元大力扶持四川木兰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无硫加工线,并建立了1500立方米的冷库。
2、2010年7月金堂川明参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其身价格外与众不同。短短半年时间川明参这一品牌资源,在严格的保护措施下进行有组织的专业化生产并形成产业走向市场。其显著的品牌效应和巨大的市场效益吸引了成都晋江福源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市国大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天慈创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参与产业开发。
3、2011年7月巴中巴州川明参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巴中市双林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从事川明参的深加工,研发的“川明参泥”、“川明参保健酒”等产品多次荣获“四川省名优特新农产品称号”和“西部博览会金奖产品称号”。
4、2012年5月广元苍溪川明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也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考核验收。建立了四川参延生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龙山川明参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龙山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签约引进四川修达医药有限公司并收购原禹王宫酒厂,成立了“五行天酒业有限公司”开发“沙根”牌系列白酒。
以上是笔者翻阅前人资料几大产区在政府的鼓励下大力发展川明参产业,在积极鼓励老百姓种植川明参,增加收入途径的同时,似乎没有完全考虑到产能过剩时的情况会是怎样,农户抗风险的能力弱,这时政府的调控就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市场是只无形的手,如果不了解市场和社会对川明参的需求,就算政府大力扶持也根本无法保护参农脆弱的利益,只有在了解了市场的需求再结合政府扶持才能更好保证农户的利润,脱离了需求这个最根本的原则,盲目过热的种植最后只能是药贱伤农。
川明参困局二:熏硫问题 传统加工工艺难改
熏硫问题是中药材整个行业的老生常谈,其实笔者并非禁止熏硫,因为笔者坚信一句话,存在就是合理的。熏硫本身没有问题,百姓和媒体也不要过度把它妖魔化,因为硫磺本是一味中药,而且很多食品为了更好的保存也会适当的熏硫,熏硫早就在国外就已经出现并流行,适度的熏硫对健康的危害是可控的,而且有利于药材的保存和颜色的鲜艳,本是一件好事。但产地市场为了个人利益过度熏硫,为了一个美丽的外表而大肆熏硫就违背了适度的原则,这样势必会物极必反。
我们来看下川明参的传统加工工艺:
加工川明参一般要选晴朗天气,割去地上部分,挖取根部,去掉须根,洗净泥土,用小刀或竹板刮去外层粗皮和黄白色的皮,也可用机械方法淘洗,按大小分级,然后用沸水煮10分钟,捞起以手折能弯曲自如、根内无白心为宜,再用清水漂洗数次,将漂好的川明参用竹片穿挂进行曝晒或者烘干,待水分降到5%~8%时保存。
从川明参传统加工工艺来看,各程序里并未提到熏硫,但是产地农户和产地加工户缺乏高端的设备和先进的加工技术,如果不熏硫就很难剥皮也很难保存,并且“模样”难看没有销路。这就造成恶性循环,食用的消费者喜欢样子漂亮的,不熏硫的川明参颜色发黄发黑没有销路,从而导致市场上无硫货不好卖,含硫货好卖的非正常现象,这也致使产地农户和加工户加工无硫货的少,今年因前期电视台的曝光,促使产地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川明参加工时熏硫力度的监督,虽然有个别的加工户在开始做无硫货,但农户面对着不好保存的川明参还是只能采用传统的熏硫加工方式,且今年鲜货价格低廉,大多药农还是会选择自己加工成干货,等行情好时再卖。
目前川明参无硫货于含硫货一公斤差价在10元左右,在未来估计这个价格差距会进一步拉大,今年阆中和巴中两个产区每公斤鲜货价格在3-4元,广元产区每公斤鲜货价格在5-6元,加工户收鲜货加工一公斤干货至少还有10元左右利润,产区农户如果可以加工干货出售还能保本甚至有少量盈利,如果只卖鲜货就无法保本。
$pager$
川明参困局三:产能过剩 需求缺乏刚性
川明参主产于金堂淮口镇,阆中鹤峰乡、天宫乡,巴中的恩阳区渔溪镇、广元市苍溪县龙山镇;往年金堂产区(青白江、龙泉驿)、巴中产区(巴中、阆中、苍溪)产量各占一半,差距也就百分之十左右。
由于川明参是第一年的7-9月撒种育的苗,第二年的7-9月应该进行移栽,第三年的3-4月才能够成为商品,跨度3个自然年,也就是说2012年的产量是2010年栽种的,2013年产量是2011年栽种的,2014年产量是2012年栽种的。按理说川明参2010年产新开始涨价,但常年的低价让农户育苗很少2010年无法扩种,2011年价格继续上涨这才开始大面积扩种,2012年川明参价格到达历史最高的100元,川内种植面积达到一个顶峰,也就出现后面2013年产新大幅掉价,2014年产新继续大幅掉价的主要原因。
这里面特别要提到的是在2013年川明参掉价的时候阆中却义无返顾的继续去老产区广元拉种苗移栽种植,让今年原本就产能过剩的川明参雪上加霜,据多地药商介绍今年阆中产量异军突起现在已经是川内最大的产区,在农户有多达百分之三十不挖的情况下,产量保守估计仍在在3000吨以上。
川明参又名明参、明沙参、土明参、沙参,根供药用。川明参作为四川药食两用名优土特产,具有养阴清肺,健脾和胃之功;主要流行于川、渝保健汤料中使用,部分外销其他城市。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川明参产品包括精选条川明参、礼品盒川明参、精装川明参泥,以及川明参鲜品、汤料川明参酱、川明参口服液,也有人以川明参为主要原料开发了川明参复合保健饮料等,全国总用量因为价高价低在3000-4000吨之间。
就上面来看川明参用途基本以食用为主,食用缺乏需求刚性,打个比方,苹果一斤1元我们可能天天吃,苹果10元一斤估计我们一周吃一次,如果苹果涨到80元一斤估计消费者就不吃了,因此川明参价高是抑制正常需求的,目前如此低价相对需求量是有所增加的但就食补来说和北沙参效果又相近,效果没有北沙参好,如果川明参仅仅只有食用的话,本身就缺乏需求的刚性,现在北沙参一般药用价格仅仅在16元上下,食用价格在20元左右,川明参要与之竞争,没有任何明显的优势,而且北沙参已经牢牢占据了全国各大终端销售的份额,川明参也仅仅是地方特产而已,除了在四川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对川明参的开发利用力度不大,尤其是精深加工产品还较少。
综述:
川明参的烂市不仅仅是产需失衡的烂市,川明参烂市更是加工方式落后的烂市,在川明参烂市的同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药材治病救人,药材食疗保健,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让药材不但不能治病救人反而吃了药得了病。
俗话说不破不立,危机之中同样是机遇,就像当初的浙贝母的无硫加工一样,在大的供需失衡的情况下,货少的无硫川明参局部是供不应求的,笔者在这里呼吁有能力加工无硫川明参的企业可以与当地政府牵头做无硫加工,我们也期望我们川内特产变成全国的特产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