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常用大宗中药材浙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贝母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本草纲目》收载于草部、山草类。浙贝母载于清《本草纲目拾遗》,其栽培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江苏南通樟水镇为浙贝种苗产地,浙江宁波鄞州产区是传统老产区,目前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磐安县新渥、冷水镇、仁川乡及周边,东阳市、缙云、乐昌等有少量分布。其中以浙江鄞县浙贝品质优良,古今驰名。
浙贝性味苦、寒,归肺、心经,主要用于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痈肿毒。
浙贝母自《本草纲目拾遗》将其与其他贝母分开后,逐渐由各家论述,渐渐有名家开发了一批诸如吹喉散之类的成药、验方。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比较注重中医中药的发展,一大批中成药获批生产,有力的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有约200种含有浙贝母成分的中成药获批生产,而现在还在生产的还有155种。在这155种中成药中,有75种在1989年刊发的《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对外公布,18种出现在2002年发行的《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26种在2006年刊发的《新药转正标准》中出现。此外,2005年和2010年《中国药典》又分别刊载了11种和24种,2013年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中又新增加了一种。
以上数据显示, 21世纪头一个十年含有浙贝母成分的中成药研究明显加快,新药数量明显增加,在生产的品种较1989年增长了一倍有余。这说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的健康需求也在增加。而百姓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对中成药的研究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促进左右,使得这浙贝母一品种的需求量和上个世纪有持续增长。
这一趋势在近年来的浙贝行情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在20世纪最后十年,浙贝的价格多在10元上下徘徊,进入新世纪,在《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刊发前后浙贝母行情在疫情、用种量激增而干货减少、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路冲高,并在高位持续了一年有余,直到2004年种植面积暴涨、供过于求,同时又受到平贝母伊贝母等品种货源冲击才逐渐回调。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不利因素很多,浙贝母的价格还是没有跌回起步前的10元左右,而是在20-30元之间震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浙贝母需求增长的一个佐证吧。到了2010年,2010版《中国药典》发布,浙贝成药品种再次增长,适逢牛市、疫情、减产等利好因素,浙贝母开始进入第二个高峰期。因受新货大量上市、药市购销淡季以及2015年药市因整顿而人气不足的多重影响,浙贝母货源走动变缓,行情下滑趋势一直延续到2015年产新,而这一次的回调和上次高峰后的回调一样,价格最低时都比行情起步时的价格要高。
[attach]1548[/attach]
图为浙贝母历史走势(1988年-2015年上半年)
今年又是药典发布年,虽然笔者暂时还未能有缘一观。但从过去则是十数年的浙贝母成药品种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看,浙贝母的成药品种较2010年继续增加的可能性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品种数量的增长速度却是在放缓;换而言之,浙贝母的应用范围或将在未来逐渐进入发展瓶颈。建议业内人士对这种趋势加以关注,并通过多方协作调整等方法,尽力推动浙贝母这一中药材品种持续健康发展。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