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当归发展到今天,全国的种植格局已经形成,种植向优势区域集中。科技投入加大,产学研结合,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对产业的支撑拉动力不断增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对于当归这样产量上万吨的大宗药材,要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规模,优良无公害的品质是前提。但现实中,劣质当归无不充斥着市场,扰乱市场行情。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
熏硫无节制 良药变劣药
在当归主产地甘肃省岷县县城通往乡镇的路上,随处可见几根竹竿、一片塑料薄膜搭起的熏硫棚。上百斤的当归扎成几捆直接搁在棚子里,经过高温蒸发的硫磺,混合着水蒸气,刺鼻的气味四溢。这种名为“熏硫”的加工手法在当地非常流行。在当归出售之前,每过几天就要熏上一遍。在更靠近岷县城郊的各乡镇,缺少耕地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熏硫的帐篷,加工当归(熏硫)已成为当地老百姓的主要生计。
微量的熏硫方法自古就有,本无太大危害。但如今中药材“过度、超量、多次的熏硫”,已直接威胁中药材的安全。但过度熏硫有利销售。经过熏硫后的当归切片后表皮泛白,外观好看,是粤港地区最受欢迎的产品。熏硫同时也能杀灭虫卵、防止霉变、方便储存。过了四五月份,想找到无硫的就很难了。而在温度稍高的其它地方,当归更容易产生霉变,过度熏硫还成了增加当归重量的方法。一些不法商贩把药材打湿后熏,最高时能使水分增加至近70%,大大增加了药材的重量。打湿熏硫危害极大。熏硫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水分结合,就是亚硫酸。这对人体有极大危害。根据医学知识,二氧化硫,长期接触将可致黏膜细胞产生变异,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对肝肾功能也有直接影响,最严重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致死。因此,从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开始,中国就禁止一切中成药的硫磺熏蒸,而2010年版中国药典,更专门增加了药材的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微量熏蒸的当归的亚硫酸含量一般为20个ppm(百万分比浓度),问题不大,但此前,他检测过量熏蒸的药材时,甚至测出了3000到4000ppm的含量,令人震惊。而令人担心的,由于熏硫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在没有有效的替代方法前,很难完全禁绝。
$pager$
生长素催熟增收药效下降
甘肃省岷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受益于低温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岷县当归素被奉为当归中的圣品。1995年是岷县药材扩充的起点,此后,由于中国药材市场开始发育,种植面积一路飞奔。“千年岷归”发展至今,10.02万亩的种植面积已居全国第一。而每年2万吨的产量,也接近全国的四分之一,由此奠定中国当归市场的老大地位。而当归价格也一路攀升,2007年更被炒至最高的每公斤140元。药材市场的兴旺带动了农民开荒的热潮,但荒地毕竟有限,为了增产,农民开始将目光投向另一个市场。当归的正常生育周期为三年: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第三年收种,过程需要八百多天。而为保护土壤肥力,过去也多实行轮作制度。但当归价格一路高企之下,农民只能抓住时机,不间断耕作。由于周期性的供不应求,在经济利益的指引下,药农开始大量使用生长素催熟,现在用一二年就能形成产值。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一种名叫“壮根灵”的激素类产品因此在药农中广泛使用。而在移栽时用“壮根灵”浸泡苗根更成重要工序。因为使用了“壮根灵”,一亩当归因此收获了四百多公斤。一组数字显示:“2010年岷县中药材的人均收入接近1000元;2013年该县中药材人均收入已达2211元”。亩产的增加无疑是增收的直接因素。
“壮根灵”迅速行销全国,但几乎没有专家知道它的组成成分。“壮根灵”就是药材中的‘瘦肉精’,它虽然缩短了生长周期,却大大降低了有效含量”,壮根灵对农业和道地药材的破坏作用是毁灭性的。而糟糕的是,依照现有手段,这些(经壮根灵)催熟的药材,有时有效含量测定也能过关。这正是现在的中医药方常常失灵的原因之一。
甘肃省政府曾调查发现:过多使用高残留农药、化肥和一些类激素类产品如“壮根灵”等,已经使土壤结构受到破坏,令微生物和化学污染加重,导致药材品质下降,安全水平降低。报告称,高度高残留农药大量使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已成重要威胁。而“壮根灵”等激素类的使用虽然增加了产量,但通过此方法得到的药材,“质地轻泡、干后中间空心”,已很难被视为合格药材。
透过现象看本质
商家逐利本来就是市场生存法则之一,在利益的驱使下过度熏硫、增白、增重,使用生长激素提高产量都是为了获得更多利益的行为表现。笔者借此机会需要强调一个名词 “责任”。毕竟药材是祛除患者病痛折磨的良药,是良药就应该平良心种植和加工。要做到这些,唯有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是现在都在提倡“业界良心”么。按照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的要求,中药材生产中,从生态环境、种植、采收、加工到运输、包装,每一个环节都要处在严格的控制之下,既不允许土壤有重金属污染,更严禁使用高毒高残农药和生长激素,以确保“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质量要求。业界普遍认为这样的要求太高,但笔者认为如果要确保行业良性发展,避免恶性循环,这样的要求才是科学合理的标准。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