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图1:绿衣枳实开花时的照片
2014年10月份,在河南内乡县七里坪考查时,老龙(龙总)捡起路边的一颗枸橘,告诉我:“绿衣枳实,这是好东西,枳实里的精品”!
这不是俺们从小司空见惯,鸡不叨、猪不啃的“青刺蛋”吗?在伏牛山地区,结绿衣枳实的枸橘估计是最遭鸡狗嫌的树种。“青刺蛋”是其俗称,也是“刺头、死脑筋人”的代名词。因为这东东花不可观赏木不可成材,撒哪都能长,几十年也就胳膊粗。混身长满青刺不说,结的果子还苦涩不堪。
图2:福建道地药材资源考察路线图
2015年11月,自广东一路向北考察福建药材资源。出发之前,根据天地网上交易纪录和老龙、老刘等人口述,手绘了一张福建全省药材地图。赫然发现绿衣枳实竟在福建道地药材之列,于是,看完仙游的青黛和芡实,就转道福州去闽清下祝镇。
按图索骥,上午从福州绕城出发,目测地图上应该就150公里左右,盘算着中午就可到下祝镇。但一下福银高速,从闽侯大桥转入县道,就发现估计太乐观了。特别是从白沙镇进山之后,几乎就是在盘山道上一圈一圈又一圈慢慢的爬。好在一路上风景着实不错,大目溪、清水湾、雪峰山,青山绿水伴着车载音乐,心情逐渐大爽。
图3:闽清雪峰山地区自然环境非常优美
中午时分,在雪峰山中雪峰寺外吃了一顿斋饭。知客室里品了雪峰云雾茶,水甜茶香。逛了逛寺对面全国唯一的巨木中掏空庙,据考这巨木庙为唐代所建。
图4:雪峰山中常年云雾缭绕,能见度不足10米
下午过了雪峰寺,车子突然就驶入一段云雾区,眼前能见度竟不足10米!无奈只好打起双闪,提心吊胆的龟速行驶。突然一下子也明白过来,这地方茶叶醇香是有原因滴。转过山口,一片青山绿水又扑面而来。
下午三点多,伴着一路高大的枸橘树,终于抵达下祝镇,与联系人聂志远见了面。聂先生本在政府部门上班,每年兼购销一些绿衣枳实。从他口中,我得知了当地绿衣枳实的前世今生。
早在元末明初,一批聂姓的族人为躲避北方战乱,从河南一路逃难迁徙,最终定居在闽清县最偏远的深山当中(平地早被本地人占了)。今天我一路走来,沿途的居民多为历史上迁徙过来的河南、山东客家人,而不是真正的“福建人”。聂姓族人因思念故土,从河南带来了多样农作物种籽试种。但由于雪峰山区内常年云雾缭绕,其它北方作物多无法存活。唯独“青刺蛋”这种最没用的树种顽强扎根下来,一繁衍就是五百多年,故当地的枸橘树多为几十年甚至百年老树。如同当地的聂姓人,不断繁衍生息,目前整个闽清周边已有聂姓族人4000多人,且几乎家家种枸橘树。闽清的绿衣枳实,其实承载着厚重的客家人思乡记忆!
图5:山坡上长满了绿衣枳实树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汉方用药的供货商发现了这个产地。发现当地绿衣枳实树龄久远,果子色翠味浓,临床疗效优于其它枳实品种。就开始在下祝常年收购并就地加工切片,其中5月份采摘的称为“夏至片”,11月份采摘的称为“冬至片”。后来,韩国人也跟过来,每年同样分夏秋两个季节订制。这两个国家的出口需求,基本将下祝货源消耗掉;加上绿衣枳实价格普遍高于其它枳实,故在国内市场很少见这种商品。更没有将其分为“夏至货”、“冬至货”的习惯。下祝加上周边产区年产量在180吨左右。
由于雪峰山腰常年积雾,下午四点之后就不能再出山了,晚上就地住在镇上交通招待所——也是镇上最高档的宾馆,50元一晚!饭后,一路信步走往镇外暮色如黛的群山中,循着灯光进了一家诊所,里边正有几个老人和医生正在闲聊。小眼高鼻长脸,分明的鞑靼人种,绝非福建浓眉大眼类型。听说我是来找绿衣枳实的,纷纷给我讲起绿衣枳实的历史、收购情况等。又听说我老家是河南的,大家更兴奋起来。“啊呀,听祖上说,下祝的树种就是从河南传来的”。大家一直聊到深夜才逐渐散去。
在回宾馆的路上,我不由得思索:中药,身上沉淀了太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个性,绿衣枳实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部分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往往想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一步跨过甚至割裂传承,用简单的“课题科学”、“试验室科学”,来为中药寻找出路和证伪。很少沉下心来,走到一线去寻找科研线索,最终背离了中医药做为“实证医学”的本质。
例如,河南和福建的绿衣枳实同宗同源,二者内在品质评价如何,与川枳实、赣枳实等又有何差异?无疑,日本人、韩国人甚至是台湾人,在中医药的传承方面做得要比我们扎实得多。因而,最好的中药目前并不在国内,而是在国外——这实在是让每个中药人很汗颜和悲催的事。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