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贝母家族是中药材大家族里最为复杂的品种之一,家族成员繁多。按产地不同可分为四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等,另外各地还有其他品种,如安徽大别山区及皖南地区产有皖贝母、湖北当地的太白贝母、甘肃产少量的岷贝母、浙江少量栽种的东贝母、东北的一轮贝母等等。
作为贝母中的珍品——川贝母,市场流通中伪品极多,而相关分析类文章又极少。笔者受信息中心委托,经详细调研后,分享川贝调研文章如下。
川贝价格在近一年内,经历了追高到下滑的过程
2015年,受新版药典、国家飞检等严管影响,劣质川贝流通空间日益狭窄;加上川贝本身无法突破家种技术瓶颈,特别是优质的川松贝和川青贝,野生资源日益紧张,库存空虚。导致川贝母价格在2015年一路走高。以川青贝规格为例,其价格由产新前的1500(单位,公斤,下同)元涨至九月份的1950元,短期稳定一下后又持续上涨,最高峰时涨至2100元左右。
图1、川贝母青统价格变化图
产新行情下滑,亦在情理之中
2016年,川贝母产新前产地很多地方出现货源断档的现象,行情依然居高不下。但随着产新开始,新货上市,缓解断档问题,行情下滑实属正常情况。
据产地商家介绍,今年从产新开始截止笔者发稿日,产区产量明显高于去年,今年产新前行情较好,农户采收热情较高,用药商的一句话总结今年产区的情况——“遍地都是卖川贝母的小贩子”。
图2、阿坝州川贝母生长的地方
图3、阿坝州产区的野生川贝母
图4、商家现场考察挖出的川贝母
图5、采挖川贝需要小心翼翼,还是比较辛苦
图6、商家在杂草丛里找到的川贝母心情还是很激动的
行情暂时下降,但长期仍会趋于上行
产新时短暂的行情下滑,主要是因为新货上市缓解了断档的情况,后市行情多数商家认为仍有上行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野生资源减少,家种资源难以补给缺口
川贝母自2010年9月价格突破千元以来,行情就一直坚挺在千元以上。在高价刺激下,农户大面积采挖野生川贝,过度的滥采滥挖使得川贝野生资源逐年下降。年年高价甚至导致采挖时间提前,本该在每年7月底8月初才能采挖的贝母,现在提前到6月底7月初。
过度提前采挖的,导致川贝种子不能完全成熟,严重影响了其繁殖能力。如此恶性循环下去,野生川贝的资源将越来越少,部分产区甚至有物种灭绝的可能。
据了解川西的松潘和红原等地,已经陆续开始发展川贝的家养驯化工作,主要以产区的老百姓散种以及各大企业建立基地两种模式展开。老百姓种植的规模不大,暂时不能对市场造成冲击;虽然企业发展规模较大,如四川新荷花在阿坝州建立的数千亩川贝生产基地等,真正商品供给量并不大。时下以出售种子为主,绝大部分还在地里。只有这些在地货源出土,才能部分抑制过高行情。
2. 库存薄弱,需求量逐年增加
2014-2015年,产区产新结束后的3-4个月,货源基本售罄,市场产新前的2-3个月时间基本没有大批货源可供,产地及市场库存相对薄弱。
同时,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川贝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缓慢增长,库存薄弱,需求稳中渐长的形式,阻止了川贝下行的脚步。
3.抽检虽严,掺假现象却花样百出
由于川贝价格历来高于其他品种的贝母,虽然国家监管力度加强,但掺假现象却屡见不鲜。高价驱使之下,难免一些不法商家将其他形似川贝的小贝母掺入正品川贝中,如平贝母的小统货,以及新疆产的珍珠小贝(非伊贝母,是新疆其他产区小批量种植的新疆贝母)。
商家在出售川贝母时不会明确标明名称,将各种贝母摆在一起,消费者自己选择,这就是商家常说的“鱼目混珠”大法。
综述上述:今年产新开始行情下滑容易理解。但分析众多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川贝母后市行情应以稳中趋升为主。但由于家种量虽少但亦有支撑作用;加上掺伪严重,川贝母行情只能以平缓上行为主线,除非有个别大企业介入囤积炒作。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