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作为拉动西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三大品种之一——黄芪,是补中益气类大宗药材,也是食补和投料的大宗产品。黄芪,别名:箭芪、棉芪、口芪、白皮芪、独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的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芪为“补药之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免疫、保肝、利尿、抗衰老、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目前也是滋补类药材中用量较大的品种。自2012年创出29元高价后,市场一直震荡下跌,黄芪未来两三年会怎样走?是否有大级别行情?是否值得广大投资者关注?本文中笔者将借助周期理论来分析黄芪历史行情、采访产地专家、深入市场一线调研等方式对黄芪未来趋势进行详细解读。
一、近期市场行情
年关将近,陇西中药材市场上货量逐渐减少,整体交易走缓,人气热度也随之降温。但药商、药农们对中药材的关注度并未减少,依然持续关注着产地药材的行情走势。黄芪属药食两用,且为出口大宗品种之一,现年需量达3.5万吨以上。近期陇西市场的黄芪上市量并不大,黄芪交易区人气较少,交易走货显缓,成交量一般,统货价格基本稳定,目前成交价格在13-14元/公斤。
二、发展状况
图1黄芪统货价格走势图
价值发现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黄芪在1996至2002年完成第一波大级别牛熊洗礼。据相关统计调查,黄芪在1996年以前一直处于7元以下的行情运行,最低时统货价格2元左右,1999年后半年黄芪价格达到一个历史高点,黄芪在西北三大品种中人气并不及党参和当归,在2010年之前,其价格都处于低迷期。据相关调查统计,黄芪在1996年以前一直处于7元以下的行情运行,1999年后半年黄芪价位达到一个历史高点,黄芪统货由2元左右一路飙升至20元左右,当时由于高价刺激,农户热情高涨积极扩大种植面积,致使库存积压,到2002年底出现烂市行情,价格跌至了3元左右,此后因连成本都无法收回,农户对该品种失去了信心,纷纷减种。再加上03年突发的“非典”行情,价格回升由3元升至9元。但那次“非典”行情只是昙花一现。03年之后行情一直平稳运行至2009年,期间价格一直保持在6元至9元之间。
低位震荡期:黄芪在西北三大品种中人气并不及党参和当归,往往是被动跟涨,加之其对生产环境要求不高,储存成本较低等因素,黄芪在经历了1996年至1999年大牛市后,到了2002年历时5年才探寻到了市场底部,随后一直在6元上下这个狭窄区间震荡了6年,才完全消化了库存,生产面积也逐步下降。
强势突破期:农户因种植成本增加几乎无利可图,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库存量也随之逐年减少。在2009年至2010年黄芪行情随药市整体向好的带动开始上升,黄芪种植因多年低迷的市场行情影响,无法快速跟上发展的趋势,2010年的种植面积不大、库存不丰。致使黄芪从低谷走出,价格从6元每公斤起步到2012年上涨接近30元。
回调探底期:2012年以后,黄芪生产开始恢复,价格也随之下滑,2013年到2014年统货价格趋于在16-20元,2014年至2015年统货价格趋于在13-15元之间,从2015年到目前为止,统货价格一直处于20元以下。2017年的黄芪受产地党参的涨价影响,价格稍有上浮,但最终因其库存量大,较党参易存储等特性的影响,价格后又回至目前的13-14元。
三、未来走势分析
从黄芪自身来说,黄芪具有喜气候冷凉,耐旱性强的特性。对于种植黄芪成本低、且有一定收入来说,药农还是有种植黄芪意愿;随着黄芪老产区种植面积有所增加,新产区不断扩中,再加上引进机械化设备种植,成本降低了,反之产量逐年增加了,库存随之也不断增大。被采访的产地黄芪专家认为,黄芪在近期内有爆发式行情的可能性不大。
从市场整体角度看,近几年增加的产量,增大的库存,需要几年的时间来消耗,如果种植面积不缩减的话,消耗的同时产量还在不断增加,这种循环造成供远大于求。干旱灾情只能影响黄芪价格区间中的波动,不会对黄芪整个行情造重大影响。
从价格来看,目前黄芪价格已处在历史相对低位,但从空间来看,调整世间还不充分,目前仍然需要在底部长时间震荡消化库存。从统计分析来看(表1),一波大行情结束后,需要4到5年才能彻底见底,底部震荡5年左右才会有大级别行情出现。黄芪历史最大级别涨幅需8年时间:1994年到2003年,从2.6元涨到9元,历时8年时间;2003年到2011年,从3元涨到29元,历时8年时间。大级别行情周期在10年左右,2018年距离上波最高价格才6年的时间。
基于以上的基本面分析及周期理论分析,笔者认为黄芪在两三年内不会有突破性行情,只有出现烂市,种植面积急剧萎缩,库存逐步下降后才会真正出现投资机会。综上所述,2018年对于黄芪来说,行情上涨突破前高的可能性不大。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