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1月8日,记者在施秉县牛大场镇遇到一“奇人”——他自费300万元,联合3家科研院所,历时两年成功培育二代太子参。他叫张代金,是当地一知名农民企业家。
在张代金占地千亩的园区,他向记者娓娓叙述这一举动背后的原因:目前施秉广泛种植的是第一代太子参,多年下来品种严重退化,品质由15年前的全国第一下降到现在的倒数第四。他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若不加以改良提升,施秉太子参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于是从两年前开始,他开始寻找“智力支持”——联合安徽皖西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植物园3家科研院所,联手攻关历时两年终获成功,产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
站在园区中央,记者放眼望去,分区种植可控温控湿的智能大棚随处可见。张代金从温棚中取出一颗正在培育的第二代太子参种苗介绍:“以前我们种太子参要先把瓶苗移植到大棚,经过几个月的炼苗才能移植到大田,而现在可以直接把种苗从培养瓶移栽到土壤里,培育环节简化,减少了种植时间和资金投入。这项技术还获得了专利。”
“虽然我花了近300万进行科研育种,冒了很大风险,但是我赌对了,现在已经成功了,几年时间就能赚回本钱。更重要的是施秉太子参可以继续把握行业话语权,继续成为乡亲们的‘钱袋子’。”张代金转身指着身后正在修建的一栋房子说,“这个是我们的质量检测中心,我们严格按照GAP标准来种植中药材,这个检测中心主要负责检测重金属。”以质量树立品牌成为这个农民企业家口中反复出现的话语。
张代金是当地种植太子参的第一批农民,但目前成功转型为农民企业家。张代金还有一个宏大的产业计划:要利用科技手段将白芨、重楼等20多种贵州本土珍贵野生中药材培育成家种,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972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