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通化中医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峰会暨中药质量标准技术交流大会启幕,这是通化市扛起中医药振兴发展“药乡”担当的有力印证。
多年来,推进吉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全力把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通化市积极寻求突破之路,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中药材种植规模、产业集群建设规模、产品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到2022年年末,全市中药材种植业实现产值132.9亿元,中药品种产值87亿元。
守正:灵秀山城孕育道地药材
药材好,药才好!“药材讲究道地性,只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滋养,才能生长出最道地的药材。”依托和放大资源禀赋,通化县森通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俊清带记者在山野乡村间寻宝。
精耕道地药材,绿水青山环抱中,位于通化县的国家红松储备林乡村振兴产业融合一体化项目星罗棋布,山地、林间正孕育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品质道地。
“红松林间,我们套种中药材,采取仿野生种植方式,不多加人工干涉,提升药材品质。目前该项目全县种植面积达1万亩,栽种十几个中药品种。”史俊清告诉记者,该模式不仅能长出好药材,还能育出好种子,满足当地药企需求、节省采购成本,供应全国各地。
通化素有绿色立体宝库之称,优质药材资源丰富,现已查明药物资源1133种,主要有五味子、贝母、党参、黄芪、桔梗、细辛、天麻、龙胆草、返魂草、穿龙骨等20余种道地中小药材。
目前,全市非林地中小药材种植面积6.5万亩,预计年末可实现产量2.5万吨,产值5.5亿元;林地中小药材种植面积3.57万亩,预计年末可实现产量约1.76万吨,产值2.97亿元;8户企业获评省级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
近年来,通化市主动融入吉林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人参标准化种植,累计创建“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90个,数量居吉林省第一位。
创新:延链强链绘就产业新景
谋求中医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守正”的基础上还需“创新”。
走进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取车间,伴着隆隆的设备运转声,中药材的煎煮环节正按照自动化工艺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公司总经理邹敬韬告诉记者:“保证中药药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我们用十年的时间研究自动化,中药材煎煮时间和水量等工序,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药品生产、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共有药品批准文号51个,其中中药品种25个。主导品种苦碟子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脑梗塞的中药注射剂,临床效果显著,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等,获得专利11项,各项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单品种产值达2亿元。
创新研发延长中医药产业链条,通化市现有医药类企业104户,持有3582个文号,其中中药文号2272个。
多年来,进一步突破产品创新研发,先后推动“海昆肾喜胶囊”“复方丹蛭片”等50余个中药大品种开展二次开发,通药制药消糜栓产品和益盛药业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产品年销售收入均实现翻倍增长;吉通药业中药新药“贝芪益肺片”进入二期临床;万通药业“关黄母颗粒”成为全省近4年唯一获批的国家中药新药。
锚定人参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跃升,深度拓展人参全产业链发展,全市现有人参加工企业450余户,产品涵盖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生物制品5大系列、800多个品种。2022年,全市人参产业实现产值317.4亿元。
与此同时,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通化市先后与吉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18家知名医药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张伯礼院士建立高新区院士工作站,成立通化市医药健康产教联盟,推动全市中医药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当前,做强中医药产业已成为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冲刺千亿级经营规模的着力点之一,正全力以赴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来源:吉林日报 记者:李铭)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