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是棵摇钱树,一年栽来百年富。”金秋时节,走进富宁县的壮乡苗岭、瑶山彝寨,一片片八角林尽收眼底,犹如一张张绿毯,铺满了山头。
富宁县现有八角种植面积69.2万亩,分布在13个乡(镇)130个村委会1845个村小组6.6万户人家共30.1万人,覆盖了全县79.2%的人口。2022年八角生果产量18万吨,产值27亿多元,户均收入40900多元,人均收入9000多元。当下正在进行大面积采摘,预估2023年各项数据都比2022年有明显增长。
富宁县大面积种植八角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有可采摘的八角树约为3500万棵,树龄从8年到300年等等不一,挂果的八角树既有几人合围的高达30多米的百年老树,也有碗口粗细的3米来高的小树。300年来,富宁的八角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
近年来,富宁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强力推动八角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生态综合补偿+”的绿色发展新模式,规划建设富宁县八角特色产业园区,引进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落地产业园区,实施富宁八角产业种植、加工、开发、交易一体化项目建设。对落地重点企业推行一名处级干部、一位驻企服务员联系一户的“二对一”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通过党组织引领、产业园区带动、党员带头,预计到2025年全县种植八角面积将增达75万亩,增加造林面积6万亩,实现八角农业产值37亿元,加工产值46亿元。
“这棵八角树种植于1767年,是目前全县发现的最古老的八角树王。”在洞波乡渭基村的一片八角林地,富宁县八角研究所所长黄玉波指着路边一棵枝繁叶壮的八角树介绍,由于受市场、病虫害等影响,全县八角产业的发展一直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产品没有变成商品。
为快速推进八角产业发展,富宁县通过建立健全实用技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富宁县八角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办法(试行)》,推动龙头企业与西南林业大学、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在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获得试验技术成果3项。并向上争取和统筹项目资金2753万元,以云南众木农林公司为主体,与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建设八角标准化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在13个乡(镇)设立八角技术服务部,面向八角种植户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助推八角技术人才培养。
花甲乡八角提质增效综合技术示范基地,郁郁葱葱的八角树林中,饱满的八角果缀满枝头,满林清香。30年前,44岁的付卫忠在这里种下了20亩八角树,现存活的大概只有12亩。“收成最好的一年,一亩也就200斤果,除去各种费用,一年到头也就1万多元的收入。”付卫忠说。
“这片八角林是公司实施的首批提质改造林。经过公司连续3年的监测管理,八角果从2021年的2000斤,到2022年的1.7万斤,再到今年的3.7万斤,收入和产量均翻了近10倍。”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赵德洲说,像这样的标准化基地,公司共有8万余亩,辐射带动全县八角提质增效实施面积20余万亩,八角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种植户年增收1亿余元。
八角生产加工区、多功能交易区、仓储物流区、八角文化展示区、检测中心、晾晒场……走进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八角清香浓郁扑鼻。据公司董事长黄庆波介绍,富宁八角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年可烘干八角鲜果10万吨、产八角茴香油400吨、优质苗50万株,年产值20亿元。目前,公司已与海底捞、盒马鲜生等多家知名用料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让八角产业惠及更多村组和种植户,富宁县依托产业园区项目发展基础和优势,坚持以党建驱动“产业链”运转,采取政企支部联建,通过找准企业和合作社、村委会、种植户四方共同发展的切入点,采取以“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经营发展模式,由公司、合作社、政府或村党组织签订“八角收购合作三方协议书”,由合作社以当地市场价格代公司向种植户收购八角,公司再以实际收购量按每市斤2角钱返还合作社,合作社以种植户5分、村小组5分、村委会5分、合作社5分的“4个五分钱”模式进行收益分配,让八角资源变成群众资产、让种植农户变成受益股东,形成公司盈利、合作社规模壮大、村组两级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的利益捆绑联农带农“四赢”局面。
据了解,“4个五分钱”模式正在富宁县铺开。2023年,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预计收购鲜八角1万吨,预计产生返利资金160万元,可促进村、组两级增收村集体经济80万元。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