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是棵摇钱树,一年栽来百年富。”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的村寨,一片片八角林尽收眼底,犹如一张张绿毯,铺满了山头。
种植面积70.8万亩、吸纳带动5.57万人就业、农业产值18.24亿元……如今,八角成为富宁县种植时间最长、面积最大、覆盖面最广、产值最高、助农增收最强的支柱产业。
迈入新阶段,富宁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土特产”八角焕发出勃勃生机,撬动了全县千村万户增收致富,迈上共同富裕之路。
从自发状态到高位推动
富宁八角产业曾经处于一种自发无组织状态,长期停留在低水平发展层次。近年来,富宁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八角产业的意见》《富宁县“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等,积极探索“生态综合补偿+”的绿色发展新模式,规划建设富宁县八角特色产业园区,由党政“一把手”带队外出考察招商,成功引进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落地产业园区,实施富宁八角产业种植、加工、开发、交易一体化项目建设。
从靠天采收到科技赋能
在富宁县,农村发展滞后的根本“症结”是产业发展缺少科技支撑。30多年前,富宁县国营花果山林场发动干部职工在谭家堡种植了1100亩八角林,成了当时联农带富的典型,但由于交通不便、技术管理跟不上,八角林大面积枯萎,挂果最多的一年,亩产也只有200来斤。
为快速推进八角产业发展,富宁县通过建立健全实用技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与西南林业大学、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在品种选育、丰产栽培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获得试验技术成果3项。同时,向上争取和统筹项目资金2753万元,在13个乡(镇)设立八角技术服务部,面向八角种植户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助推八角技术人才培养。
“这片八角林是公司实施的首批提质改造林,经过3年的监测管理,八角果从2021年的亩产2000斤,增长到亩产3.7万斤,收入和产量均翻了近10倍。”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赵德洲介绍,像这样的标准化基地,公司共有8万余亩,辐射带动全县八角提质增效实施面积20余万亩,八角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种植户年增收1亿余元。
从单打独斗到众人拾柴
走进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八角清香浓郁扑鼻。据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富宁八角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年可烘干八角鲜果10万吨、产八角茴香油400吨、优质苗50万株,年产值20亿元。目前,公司已与多家知名用料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产品供不应求。
在里达镇那坡村八角提质增效综合技术示范基地,党员李发辉正在帮挂钩户李玉光家采果、打枝、施肥,忙得不可开交。据他介绍,那坡村全村2.5万亩,全部参与了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提质改造项目,并成立了里达镇众志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不仅价格有保证,品质和产量也上去了。
为了让八角产业惠及更多村组和种植户,富宁县依托产业园区项目发展基础和优势,坚持以党建驱动“产业链”运转,采取政企支部联建,通过找准企业和合作社、村委会、种植户四方共同发展的切入点,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经营发展模式,公司、合作社、政府或村党组织签订“八角收购合作三方协议书”,由合作社以当地市场价格代公司向种植户收购八角,公司再以实际收购量按每市斤2角钱返还合作社,合作社以种植户5分、村小组5分、村委会5分、合作社5分的“4个五分钱”模式进行收益分配,让八角资源变成群众资产、让种植农户变成受益股东,形成公司盈利、合作社规模壮大、村组两级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的利益捆绑联农带农“四赢”局面。
到2023年底,龙头企业先后与19家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收购合作协议。2023年,通过“4个5分钱”模式,收购鲜果八角1.055万吨,产生收益返利422万元,促进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增收211万元。(喻传宏 余雨舟)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