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走进固阳县黄芪密植示范基地,放眼望去,收割机在郁郁葱葱的黄芪地里来回穿梭,起收的黄芪主根粗实、侧根直密,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2024年,固阳县黄芪种植面积达到14.41万亩,比上年增加28.78%。
近年来,固阳县以“药食同源”政策为契机,充分发挥黄芪品质优势和区域公用品牌效应,坚持以高品质黄芪种植为基础,以黄芪精深加工为发展方向,加快推动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新 黄芪高产高效有支撑
在金山镇二社村黄芪绿色高效种植示范基地,种植大户、润植丰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润才一边看着地里起收的成熟黄芪,一边仔细做着有机黄芪的田间管理,经过技术人员的精心培育和种植户的悉心栽培,黄芪密植技术已初见成效。
“我们在全县6个镇创建了4个黄芪绿色高产高效千亩核心示范区、3个标准化种植区和1个百亩标准化育苗区,共计面积7500亩,创新种植新技术,探索商品黄芪高产种植技术、创新抗重茬技术攻关、新育苗高垄穴播覆膜种植试验等试验示范技术。”固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郝俊茂告诉记者,运用新技术种植的黄芪条直、分叉少、外观好,能够解决固阳县黄芪因耕作层薄、土质硬造成秧苗根茎较短、品相差、育苗难及种子成活率低等问题,进一步提高黄芪的品质和产量。
高润才表示,目前,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和高效节水项目建设,运用无人驾驶种植技术,积极探索高效种植模式。同时,千亩核心示范区的各项试验示范项目,也为黄芪高质高产开辟了新路径。
政策稳 黄芪高产高效有动能
2024年,固阳县黄芪园区建设被纳入内蒙古自治区“百园百企百店”创建行动名单,重点围绕“大园区”理念,努力创建黄芪“三田两区四支撑”的“九有”综合性示范园区。
近年来,固阳县委、县政府对黄芪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全面推动固阳县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固阳县出台的《固阳县推动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1年一2025年)》,将黄芪产业园区建设纳入固阳县“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黄芪产业园区发展布局,使黄芪产业发展成为固阳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在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下,固阳县开展黄芪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围绕三田两区四支撑“九有”规划思路,集成示范“五统四控,三提两增”技术模式,创建黄芪综合性示范园区;通过争取资金支持,固阳县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合作共同建设黄芪种质资源圃,通过分子技术,筛选适宜固阳县种植的指标优、质量高的黄芪品种,建设仿野生黄芪采种基地和千亩仿野生黄芪种植基地;此外,固阳县立足实际,实行黄芪免费仓储,为在固阳县种植黄芪且不具备存放条件、有仓储需求的农户、合作社和企业提供免费仓储。今年5月底,共储入黄芪2000余吨,不但为种植主体解决了仓储难的问题,也为推动形成全国重要的黄芪集中交易市场奠定基础。
产业旺 黄芪高产高效有力量
最近,君康芪业(固阳)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款款黄芪新品正在加紧生产,“我们的市场供不应求,目前黄芪原饮、黄芪固体饮料、黄芪酒的市场反馈都非常好。”君康芪业(固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阳表示。
长期以来,黄芪一直属于药品领域。2022年,固阳县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试点地区,开展黄芪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黄芪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这为固阳黄芪的发展带来广阔空间,解决了黄芪市场化的瓶颈问题。”固阳县商务局局长郝向东告诉记者,固阳县紧紧抓住药食同源这个契机,发展了黄芪药用、黄芪酒、黄芪食品、黄芪茶品等7大类272种跟黄芪有关的单品,产值由前两年的2亿元到去年的6亿元,今年有望实现10亿元。
从起初的人工种植,到如今机械化种植;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龙头企业带动成立合作社;从出售原芪,到销售精选切片;从药商上门收购,到全国各地都有稳定客户……目前,固阳县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为基础、加工和营销为依托的黄芪产业链,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随着黄芪成为药食同源品种,为固阳县黄芪由种植向深加工、由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销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固阳黄芪走出包头、走向全国开辟了“金色”通道。
记者手记
黄芪种出增收致富路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固阳县通过下大力气抓质效、强赋能、创品牌、促增收,使黄芪种植成为“一芪富民”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固阳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黄芪种植面积达14.41万亩。固阳县着力探索黄芪种植生产新路子,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在“规模化、产业化、精细化、多元化”上做文章,不断延长黄芪产业链,以黄芪企业为“龙头”、种植基地为“龙身”、群众为“龙尾”,走出“龙头”带“龙身”强“龙尾”的黄芪特色发展路径,为群众增收蓄能加码。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种植黄芪这个特色产业给固阳农民带来了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的改变。
产业兴则乡村兴。如今,固阳县的黄芪产业已成为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勤劳的后山人民正在用双手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文/记 者 李楷谨 图/通讯员 叶 飞)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