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东县水布垭镇出发,沿着蜿蜒山路爬坡,一个半小时后到达龙坪村。村里的药材交易中心、天麻加工厂内,随处可见来“打前站”的药商。
“种植全过程都不施用化肥、农药等,天然含硒,好吃还健康。”每年9月至年底,拥有150万余名粉丝的网络主播张周清将直播间搬进天麻田里,边采挖边直播。
“今年鲜麻开秤价格每斤20元,行情比去年好,一挖出来就被安徽亳州几个采购商拉走了。加工的200公斤天麻片刚出炉,也被甘肃一位药商买走了。”巴东县惠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覃中喜是村里的天麻种植大户,也是水布垭镇天麻协会会长。去年,他家1亩天麻种子卖了30万元,成品天麻产值300万余元。
龙坪村平均海拔1700米,森林覆盖率80%,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
“树林中生长着很多野生乌天麻,很久以前就有村民尝试将乌天麻‘野转家’,但没有成功。2005年前后,与我们仅一山之隔的宜昌市五峰县试种成功,一时间,该县天麻种植蔚然成风。”龙坪村党支部书记李胜平回忆。邻县村民“赚麻了”,“眼红”的龙坪村民开始学种天麻。
引进的种子水土不服,成活率极低。麻农潜心试验多次,终于培育出杂交天麻;天麻育种、生长必不可少的两种载体——萌发菌和蜜环菌外采成本较高,村里的“土专家”用了近4年实现自产;田间管理技术不过关,天麻个头小,大家不断摸索并交流经验……
“在产业发展上,大家团结互助。”李胜平介绍。去年,村里的“土专家”谭德富学会了一项新技术——桶装天麻栽植技术,能有效解决天麻种植需轮作这一难题。试验后效果不错,他便将这项技术在全村推广。
得益于天麻种植,外出务工村民纷纷返乡。“一个人在外务工,省吃俭用1年顶多赚10万元。在家种天麻,只要管理到位,1亩田收益可过10万元。”村民马照华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9分地的天麻卖了17万余元。
2023年,武汉市东西湖区与巴东县协作项目——龙坪村药材交易中心落地。该中心集加工生产、展示销售、仓储物流于一体,有效解决了天麻的保鲜、烘干等难题。
今年,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专家郭汉玖带着科研团队,在龙坪村建立天麻“三下窝”种植试验田,即将菌材、蜜环菌和天麻种子同时种植,打破种子繁育与菌材培育需分开进行的模式。
如今,龙坪村天麻保有面积超过2100亩,有菌种生产厂家2家、专业合作社13家、初加工企业5家,形成集种子繁育、菌种生产、种植、收购、仓储、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全村天麻产业年产值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9万元。
“全镇种植面积约占全州一半,正在筹备第二届天麻节。”水布垭镇党委书记贺齐政说,今年初,水布垭镇启动“巴东天麻”地理标志商标申报,成立天麻协会,对天麻种植技术、产品品牌及包装等进行统一规范。贺齐政表示,与五峰、罗田等地相比,水布垭镇的天麻产业还存在差距。他们将向天麻重点产区取经,做好“药材+”文章。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