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2月24日电 (杨用淑)时下,正值中草药养护的关键节点,除草杀虫作业紧锣密鼓。走进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八江村金库中草药种植基地,春日暖阳下的中药材生机勃勃,绿茵茵的枝叶生长茂盛、郁郁葱葱,散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和美的绚丽长卷徐徐延展。
“瞧这红豆蔻、白芨,扎根2年,长势多喜人。”三江县贵江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吴柳刚手脚麻利地忙碌着。红豆蔻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生于阴湿环境,具有散寒燥湿,醒脾消食的作用;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喜温暖、阴湿的环境,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能。它们在这片土地扎根,开启了八江镇中草药产业的传奇开篇。
“投身中草药种植前,团队可没少下功夫,到贵州、南宁等地考察学习、苦学技术。有侗医学院、林业局、老科协等7个单位给予专业中草药种植技术培训,让我们底气十足,今年计划扩种1200亩。”吴柳刚满怀感慨地介绍道,种植中草药经济效益可观,相较于其他产业,风险系数更低。加之油茶基地土质疏松透气、水质优良,光照充沛,昼夜温差显著,林下环境为中草药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八江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凭借镇内丰富的林业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推进油茶“双千”计划,以“油茶+N”复合套种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在品种选择上,科学规划,重点聚焦适应本地气候与土壤特质的中草药,例如黄花倒水连、天冬、金果榄等18个品种脱颖而出。
为保障中草药种植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八江镇党委主动携手林业部门,积极引进前沿种植技术与先进管理模式,成功打造4个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党支+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八江镇中草药种植逐步迈向规模化、标准化,为大健康产业筑牢根基。致富带头人、党员先锋引领,农户踊跃追随,汇聚成磅礴发展合力。截至目前,全镇中草药种植面积冲破1200亩大关,红豆蔻、天冬等品种争奇斗艳,1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捧起“金饭碗”,开启幸福增收路。
走进八江镇石南山万亩高效生态油茶产业园,油茶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其间套种的黄花倒水莲等中草药同样茁壮生长。农户们穿梭于林地间,有条不紊地开展锄草覆兜、修枝整形等管护工作。成片的黄花倒水莲与对面的夏蓉高速、仙人山千亩生态茶园、风力发电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等到七八月份,天气暖和起来,黄花倒水莲盛开,我可得带我广东的朋友来好好观赏。”岩脚村的覃大姐难掩喜悦,满心期待地说道。
在这里,产业兴盛与百姓富足同频共振。“年轻时漂泊异乡工厂打工,如今年龄大了,在基地打工,每月拿3300元,还能陪伴家人,心里满是踏实。”岩脚村覃串勋笑容灿烂,质朴言语中满是幸福。“我这儿,单土地租金加上工钱,一年支出超25万,产业旺,日子才有奔头。”覃奇军晒出产业“账单”,底气十足。
侗医药,作为中华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亦是侗族文化的灵魂根基,承载千年智慧,理论独特深邃,实践经验丰富厚重。八江镇精准紧抓时代机遇,紧握国家、自治区政策红利,立足本土资源,创立三江侗医药生态种植基地。深入挖掘侗医药民间药方,扩大中草药种植规模,聚焦基地建设、侗医传承等,推动“侗医—侗药—康旅”大健康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立足本土,巧驭绿色资源,八江镇精心做好林下经济文章。近年来,持续深耕林地综合利用、深挖林下种植效益,将林下经济与侗医药深度融合,走出一条集美丽乡村、产业兴旺、乡村旅游于一体的融合发展金光大道,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
“下一步,八江镇将在资金、政策、技术等关键环节全方位‘加码’,聚焦林下中草药基地核心,多元发力,壮大侗医药、旅游等特色产业,雕琢多层次、多元化林下经济新版图,向着更辉煌的未来大步迈进。”八江镇党委书记覃苏说。(完)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