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文 / 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
我们经常被问:“这个中成药安全吗?”“这个药有没有效?”
其实,这都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真正致命的问题是:今天吃的和昨天吃的不一样。
听起来像段子,其实是中成药几十年未解的核心痛点:基准物质不均一、质量标准不可控。
一、标准失控,才是中成药产业的“沉疴”
(图片由今日头条提供)
中成药表面上很“西药化”,但很多产品仍停留在“经验决定一切”的时代——标准模糊、质量不可控、成分不明确。
最近甚至有上市药品批发平台,在掌握流量之后,为了短期利润,委托一些小药企生产所谓“低价版XX正气液”。
看起来是在做自营品牌,实则是在给“合格”的劣药开绿灯、提供出路。
更有甚者,业内早就曝出某些小企业用“苹果皮”替代“板蓝根”。你没听错,不是药不够,是没药可用。
如果说一个中成药的售价连原料成本都覆盖不了,它靠的是什么在做药?答案显而易见。
二、不是“大厂更好”,但“小厂更危险”
(图片由今日头条提供)
在科学中药还未全面普及的当下,我们建议:
✅ 消费者和医疗机构,优先选择大品牌、大企业的产品。
不是说它们绝对最好,但至少有可控的体系、有能力保障原料和质控。
❌ 而一些所谓的“家庭工坊”“情怀老字号”中成药厂,往往连最基础的数字质控系统都没有,标准缺失、体系混乱,更容易出事。
三、科学中药来了,中成药必须“重做一次”
国家已经明确方向:以3.1类创新中药为代表的“科学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支点。
什么是科学中药?
✅ 强调“基准物质均一可控”
✅ 建立全过程质量数字化追溯系统(DQC)
✅ 以现代科研方法验证有效性和安全性
它不再只是“经验+批文”的老模式,而是和国际标准接轨的现代中药体系。
一句话总结:让“今天吃的和昨天吃的一样”真正成为可能。
四、谁在引领?谁在落伍?
✅ 引领者:
• 康缘药业:已在3.1类创新中药上建立产品梯队;
• 荃豆数科:以AI+数字质控重构中药产业链,打造中药“新质生产力操作系统”;
• 其他一些积极转型的传统企业,正逐步向科学中药靠拢。
❌ 落伍者:
• 仍抱着“批文思维”的中成药企业;
• 不重视数字化、不愿提升标准的“百年老字号”。
这些企业,正在被产业的车轮缓缓碾过。
五、便宜的中成药,正在“透支”整个产业
很多人买中成药图便宜,几块钱一瓶,甚至不到一碗粉的价格。
但如果背后是偷工减料、虚假标注、疗效不可控,这不是“便宜”,是“饮鸩止渴”。
真正让人担忧的是:它不止在伤害患者,也在拖垮整个产业。
六、这不是渐变,是“范式重构”
科学中药不是一个新名词,而是一场制度性、技术性和市场性的范式革命:
• 中药产业标准被重构;
• 企业准入门槛被重构;
• 产业信任机制被重构。
未来所有中成药都要“科学化重做一次”,不具备科学标准与数字质控能力的企业,将无路可走。
写在最后:
科学中药是中药“守正创新”的最好注脚,也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这场改革已经开始,未来5年,中成药行业将迎来一次结构性洗牌:
• 谁能坚持“科学”,谁才能留下;
• 谁靠“批文”,谁将出局。
注:本文解读的是中成药,不是中药饮片(即老百姓常说的中药),喷子们“喷”之前先看清楚喔,不要随便黏贴复制就来“喷”了。
如果你是中药产业从业者、投资者,或医院、中医诊所,希望了解更多科学中药的趋势、产品、平台与项目,欢迎私信或评论区交流,我将持续分享产业研究观察与企业案例拆解。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