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走进腾冲市西源街道,林间松茸破土、石斛花开,村间绿树成荫、花香弥漫。近年来,西源街道以“林下经济+绿美村庄”双轮驱动,让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银行”,走出了一条“林下生金、美村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林间“掘金”:激活沉睡资源
清晨,在西源街道云山社区董官村重楼种植基地,种植大户邵思泰正在精心管护重楼。“我种重楼已经有24年的历史了,目前共种了200多亩,每亩收成可达2000公斤,价格高时每亩产值可达32万元。”看着长势喜人的重楼,邵思泰满脸喜悦。
其实,像邵思泰这样的种植大户不在少数。近年来,西源街道依托5万余亩林地资源,推广“林药”“林菌”“林蜂”“林畜”“林禽”等复合经营模式,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西源街道辖区共建成林下种植基地18个,带动245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西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濮永泽介绍,“辖区共种植重楼、天麻、黄精、三七、白芨、茯苓等林下中药材2000余亩,产值2400余万元;油茶2000余亩,年产生果720吨产值194.4万元;林下养牛、养羊、养鸡及林蜂养殖同样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绿美“塑形”:提升村庄颜值
林下经济鼓了腰包,绿美建设则提升了村庄“颜值”。在西源街道董官村,废弃砖瓦砌成的花台里,三角梅开得正艳,村民自发认领的“微花园”点缀着房前屋后。
“街道依托‘绿美+’行动,在辖区改造提升小花园2个,新植苗木3万余株,”濮永泽说,街道依托文化底蕴厚重的董官村、肖家寨实施市级“绿美村庄”建设,建设美丽庭院3个,种植花卉1.8万余株,花带3公里,绿化美化面积7000平方米。
融和社区居民王天俊,坚持在自家庭院培育盆景,既悦己,也悦人。“我培育定型成熟的盆景会对外销售,每年收入近30万元。”王天俊介绍,在带动他人共同致富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份力量。
西源街道将绿美行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8万人次,新增绿化4.2万平方米,打造小花园、小菜园20余个,喜欢乡村旅游的游客纷至沓来,带火了农家乐和民宿经济。
融合“赋能”:发展步履铿锵
“生态饭才是长久饭。”据统计,西源街道规划中的130家绿美特色民宿集群,能带动当地群众700余人实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3400余万元,“美丽庭院”变身“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肖家花园、西董花园、“半亭湖”、侍郎坝环湖路等项目的绿化美化,每年吸引了10万余名游客前往。2024年以来,云山社区董官村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2000余万元。纷至沓来的游客,还带动了当地夜间经济与假日经济的兴起,为乡村振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西源街道的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每一片林子、每一处院落都跳动着乡村振兴的脉搏,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民生答卷。
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杨焱淼 张玉蓉 何霞 董诗芬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