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五味子、苍术等大多数中药材生长旺盛的季节,同时也是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易发时期。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夏季灾害性天气影响,确保中药材稳定生产,现研究提出夏季中药材应对灾害性天气技术指导意见。
一、高温干旱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
1.影响机理。高温干旱环境下,中药材植株的水分平衡被打破,蒸腾作用加剧,进而导致植株萎蔫、生长受阻。同时,高温还会破坏中药材体内的酶活性,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
2.外部表现。高温干旱条件下,山茱萸果实会干瘪,产量也随之下降;金银花发育受限,花朵瘦小甚至提前凋谢,产量和品质也会跟随下降;苍术叶片发黄卷曲,生长停滞,根茎发育不良。另外,黄芩、丹参等药材也会出现根系发育受阻、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等问题。
3.次生灾害。高温干旱易引发病虫害暴发。金银花易遭受蚜虫、红蜘蛛侵害,导致叶片卷曲、发黄,影响光合作用;山茱萸易侵染炭疽病、白粉病,果实和叶片出现病斑,严重时整株染病。病虫害的发生不仅降低药材产量,还会影响药材药用价值。
(二)应对技术措施。
1.科学灌溉。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充分利用现有滴灌、喷灌等设施进行精准灌溉。宜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浇水,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浇水。对于耐旱性较差的中药材(如金银花),可适当增加灌溉频率;对于根系较深的药材(如山茱萸),灌溉深度要足,确保水分能渗透到根系分布层。
2.适当遮阴。针对喜阴中药材,如白及、黄精等,应及时搭建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和温度。遮阳网遮光率应根据不同药材的需求进行选择,一般控制在50%~70%。同时,注意保持遮阳网下的通风,避免形成高温高湿的不良环境。
3.合理覆盖。在中药材种植行间覆盖秸秆、稻草或地膜等,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和调节土壤温度。覆盖物厚度一般为5厘米~10厘米,对于根茎类药材(如苍术),可适当加厚覆盖层,保护根茎免受高温伤害。
4.安全用药。高温天气下,病虫害繁殖速度加快,需加强监测和防治。各类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要严格按照规定,严禁使用《中国药典》(2025版)规定的47种禁用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切忌发生农药残留。同时,应避免在高温时段施药,防止药害发生和人员中毒。
二、暴雨洪涝灾害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
1.地下生长受到抑制。暴雨导致田间积水,土壤透气性变差,影响根系的正常呼吸和养分吸收,进而导致根系腐烂和植株生长受阻,严重时会出现整株死亡的情况。
2.地上生长受到影响。强降雨会打落金银花、山茱萸等中药材的花朵和果实,造成减产;中药材的叶片和茎秆受到雨水剧烈冲刷,容易折断,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运输。
3.病害发生概率增加。高湿环境为病菌滋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中药材易发生根腐病、叶斑病、疫病等病害。
(二)应对技术措施。
1.清淤排水。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雨前预先疏通田间沟渠,确保排水畅通。雨后及时清理沟渠内淤泥及杂物,尽快排除田间积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对于地势低洼的地块,可增设水泵等排水设备,加快排水速度。
2.预防病虫。雨后应及时清理田间的枯枝落叶和病株残体,以减少病菌滋生场所。同时,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要选用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3.科学施肥。暴雨冲刷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植株根系受损,吸收能力减弱。因此,雨后应及时进行根外追肥,并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叶面肥等,以补充植株生长所需养分,加快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同时,可结合中耕松土,追施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4.抢收补种。对于受灾严重、无法恢复生长的中药材,要及时进行清理,并抢种其他适宜的短期作物,以减少经济损失。对于受涝较轻的中药材(如金银花),应及时扶正植株并清洗叶片上的淤泥,以促进光合作用和植株的进一步生长。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中药材天地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