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车子行驶在泸州市古蔺县永乐街道西华村并不算宽的村道上,突然一个“急刹车”。顺着司机指引,一群花斑相间的梅花鹿映入眼帘。看到人群后,鹿群迅速散开朝山间飞奔。

养殖基地里的幼年梅花鹿。 魏杰 摄
“到了!”同行的玉角梅花鹿养殖基地负责人余永发招呼大家下车。
“目前基地养殖有500多头。”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周边云南、贵州、宜宾等地的部分散养户都已经谈妥,忙完这一阵就要去运回来。届时,养殖基地的梅花鹿将超千头。
沿着小道行走,一块展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梅花鹿全身是宝,尤其鹿茸、鹿血、鹿筋等更是很多高端保健产品的必备品之一。
“最近刚有深圳客户订了500斤鹿茸血酒。”看着记者读得认真,余永发又透露一个好消息。
古蔺是四川酱香型白酒主产区。但鹿茸血酒,记者却是第一次听说。“我们全资收购了一家古蔺本地的酒厂,目前设备升级改造已经完成,每年可实现生产鹿茸血酒800吨左右。”余永发介绍。
原本在深圳做生意的余永发,一次偶然机会参加古蔺县组织的招商引资推介会,土生土长的他,首次萌生了回家乡投资养殖业的想法。“既可以解决村民就业,又符合农村实际。”
但在实地考察时,他却发现与自己的初衷“有出入”。“很多村民希望我们投资养殖牛、羊、鱼等。”余永发直言,“经过市场调研,牛羊等产业饱和度高,形不成完整产业链,附加值较低。”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四川省侨联的牵线搭桥下,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李明元教授及其团队给了余永发一个建议:养殖梅花鹿,可以延伸形成多个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最终,余永发作了决定:在西华村流转500亩土地养殖梅花鹿。

梅花鹿在养殖基地中。魏杰 摄
今年是养殖的第二年。8月,梅花鹿迎来每年第二次割鹿茸。每天8点开始,村民们便对符合条件的梅花鹿进行注射麻药、割鹿茸、切片包装等流程作业,每隔两日,包装好的鹿茸切片,将从泸州云龙机场乘坐飞机运往深圳、广州等地进行销售。
梅花鹿养殖基地中,有近百名当地村民正在对几处地块进行平整作业。“下一步,这里将打造成为集餐饮、露营、研学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点。”余永发介绍。
永乐街道西华村党支部书记陈兴强告诉记者,在党建引领下,村党支部全程服务梅花鹿养殖项目落地,牵头帮助流转土地和林地,协调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协助完成养殖场区域规划,并策划农旅融合方案。
余永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成年梅花鹿,每年鹿茸可产生超2万元价值,鹿茸血经过深加工后形成鹿茸血酒等保健产品,可实现近1万元价值。此外,研学基地、梅花鹿科研成果转化等附加值均可产生价值。
根据当地规划,2027年将建成中国·龙头山鹿崖谷风景区农文旅结合园,实现全年养殖梅花鹿近3000头,可在古蔺本地形成养殖、研学、保健产品研发、医学研究、餐饮等的全产业链条,实现全年产值超亿元。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