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永春乡拖枝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一派生机。白芸豆、玉米的枝叶间,秦艽、木香、川乌郁郁葱葱,村民们穿梭田间忙着除草,汗珠滚落的脸庞上满是期待。“一块地能收两份收益,既保住了‘粮袋子’,又鼓起了‘钱袋子’!”平坝上组农户雀文军的话语里满是欢喜。这正是维西县创新“药粮共生”模式,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缩影。
依托优越的生态条件,维西县大力推广“中药材+粮食”“中药材+经济作物”套种模式,不仅破解了“药争地”的难题,更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粮药间作打破了传统农业单一种植的局限,通过科学的间作、套种、轮作技术,既能实现土地复合产出,又能守护生态。对农户来说,这意味着抗风险能力更强、收入渠道更宽,是实打实的增收‘黄金模式’。就像白芸豆套种木香,比传统作物种植每亩能多挣2000元以上。”大理大学药学院教授段宝忠说道。
村民雀美仙算了一笔明白账:“以前5亩地单种玉米,一年顶多收入3000多元,现在套种秦艽和玉米,收入直接翻了一番!”为平衡产业发展与耕地保护,维西县进一步创新推广“药+粮”“药+经”立体种植模式,形成“中药材+玉米”“中药材+马铃薯”“中药材+豆类”等多元组合。目前,全县已在5个乡镇建成示范基地,将带动农户年均每亩增收近2000元左右,真正实现“粮药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