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在云南省最常见的石斛粗加工。
培育中的石斛种苗:鼎盛时期曾是“一苗难求”,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
云南石斛,是相关企业的一盘散沙致使了市场开拓的乏力滞后,还是政策的五花大绑束缚了大展拳脚的空间?又或是与生俱来的生命属性带来了目前的尴尬现实?
高原特色农业系列报道
从最早见载东汉药典名著《神农本草经》至今,石斛已穿过了近两千年的历史风尘。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天然石斛在本世纪之交一度面临着濒危灭绝的命运。不过,现代科技的介入,为石斛家族寻得了繁荣发展的路,人工种植石斛的药用价值也随之迎来了商业化的契机。
石斛种植产业源于浙江,而今壮大于云南。在占据铁皮石斛种植半壁江山的云南省,石斛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渐渐升温的石斛产品消费和不断增多的石斛产量中,伴生着石斛身价的一波三折。时至今日,在云南市场“相对饱和”的状态下,这株人们口中的“神仙草”已跌近身价的底线。不过在一些商人眼里,它未来的市场前景依然可以看到一片光明。
云南
中国最大产区
石斛专业委员会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7月,我国共有12.56万亩的各类石斛种植。其中,总面积约7万亩的铁皮石斛,云南占了50%;紫皮石斛约1.5万亩,云南占了95%;金钗石斛约3万亩,主要分布在四川和贵州;鼓槌石斛约3000亩,分布在云南。
与许多特有物种总能在云南生长一样,石斛在云南广袤的大地上找到了最适宜生长的土壤。从世纪开年零敲碎打种植的星星之火开始,十几年的时间里,石斛的身影已经燎原到云南省内的13个州市。
“石斛源于浙江,壮大于云南,而这种势头的兴起要追溯到2008年。从那年开始,云南石斛种植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下称石斛专业委员会)会长杨明志说,“仅用三年时间,云南就一跃成为了全国最大产区,涉及全省的大部分州市,仅农业产值就接近50亿元。”
来自石斛专业委员会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7月,我国共有12.56万亩的各类石斛种植。其中,总面积约7万亩的铁皮石斛,云南占了50%;紫皮石斛约1.5万亩,云南占了95%;金钗石斛约3万亩,主要分布在四川和贵州;鼓槌石斛约3000亩,分布在云南。
云南占据全国铁皮石斛产量的半壁江山,这正是云南省自2008年以后产量规模得以迅速扩大的结果。也正是在其间,云南各地兴起了一波“种石斛热”的浪潮,吸引了无数的种植户,段宇的父亲就是这一批无数种植户中普通的一员。
$pager$
2014年
收购价跌入谷底
“今年鲜品收购价格只在200元公斤上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0元公斤就是底线,如果种出来低于这个价格卖出去,基本就是亏本。”王琦在临沧双江个人种植的60来亩规模的石斛,今年已经做好自我消化打算。
籍贯云南腾冲的段宇,刚刚迈出校园大门两年。作为云南大学法学院的本科生,两年前毕业时,他决定回到老家同父亲一起种植石斛。一开始,在父亲合伙种植的300亩石斛地上,段宇品曾尝到了工作在大城市不曾有过的钱景和前景。
“铁皮石斛在前年种得好每亩能赚15万左右。”段宇这么说的同时也详细算了一笔账,“当时鲜品价格在800元公斤,亩产约300公斤,除去每亩10万元左右的成本投入。”
不过,说到今年的情况,段宇话锋一转,连连叹气,表露出略显悲观的情绪。
和段宇一样的个人种植户王琦道出苦衷,他说:“今年鲜品收购价格只在200元公斤上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0元公斤就是底线,如果种出来低于这个价格卖出去,基本就是亏本。”王琦在临沧双江个人种植的60来亩规模的石斛,今年已经做好自我消化打算。
事实上,今年200—300元公斤的收购价值已经是近年来的最低。以铁皮石斛为例,据了解,从2006年到2011年,鲜品采购价格都在500—600元公斤左右,在出现2012年的800元公斤的顶峰后,便一路走低,直至今天的价格。
站在种植户的角度,段宇和王琦认为,本来希望近几年扩大石斛种植规模,但万万没料到今年突然降临的低谷。推想其中的原因,段宇对此很苦恼:“我们种出来的石斛基本都是浙江、广东等地的老板来统一采购,为什么我们云南就没有企业来做?非要等着别人来买?”他有点愤愤不平地继续说道“说到底可能是我们本省的种植户和企业没有形成合力,没有有效的资源整合,没有在终端市场的开拓上下功夫,产品没有销路,当然卖不出好价钱。”
据杨明志介绍,云南省每年种植的石斛,有8成左右均由浙江、广州等商客采购,在价格上被动接受、没有强有力的主动议价权。价格最低,利润也最低,这正是云南石斛种植所面临的显著问题之一。
$pager$
牵连
种苗企业纷纷倒闭
三年前成立枫斗科技时,石斛的发展正处于火热上升的势头中,吉慎才通过石斛种苗培育赚到了涉足石斛领域的第一桶金。“但是现在种苗培育已经成了亏本的买卖了,我所知道的业内单纯从事种苗培育的企业,今年倒闭的已经有一大部分。”吉慎才说。
受困于石斛的市场销路,云南枫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枫斗科技)总经理吉慎才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三年前成立枫斗科技时,石斛的发展正处于火热上升的势头中,吉慎才通过石斛种苗培育赚到了涉足石斛领域的第一桶金。“但是现在种苗培育已经成了亏本的买卖了,我所知道的业内单纯从事种苗培育的企业,今年倒闭的已经有一大部分。”吉慎才说。
“2011年时,要购买种苗基本需要排队3—5个月才能得到;直到2012年9月以前,种苗市场都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吉慎才回忆石斛种植鼎盛时期的情形,“当时育有60株种苗的大瓶种苗售价25元,育有36株种苗的小瓶种苗可以卖15元。”而如今的种苗市场,大瓶售价仅为8—10元左右,小瓶则更是低至3—4元。尽管如此低价,基本上也无人问津。
在种苗企业的一片哀嚎声中,吉慎才通过转手收购石斛鲜品艰难地维持着。不过,他坦言,目前公司对鲜条的采购量也减少了,“因为种植户需要维持在200元公斤的价格,而目前鲜条在市场上只能卖到150—200元公斤,我只能等待市场情况的变化才出手。”
顽疾
没有市场 没有话语权
在杨明志提交给云南省政协的一份报告中这样写着:“以2013年年底铁皮石斛鲜品为例,安徽4000—6000元/公斤,浙江1200—1600元/公斤,广东1000—1500元/公斤,与云南相邻的广西1500—1600元/公斤,四川1500元/公斤,而云南售价仅为350元/公斤左右。”
“目前制约石斛产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石斛种植发展的速度很快,而石斛消费发展的速度远远低于种植发展的速度。”这是一年前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专家、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研究员张明教授对中国石斛产业发展问题的概述,而云南省今年石斛价格的低谷,正印证了这一中肯的说法。
“我们过去都只注重石斛的源头生产,埋头干活,却不问销路,可以说目前云南省石斛在市场的开拓和市场营销人才方面是极其欠缺的。”杨明志说。
“云南省农户闯市场能力不足,从石斛产业兴起至今,始终处于被动等待客商上门收购,作为全国主产区,却始终无无法掌控市场,云南石斛价值被严重低估,及大地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发展。”在杨明志提交给云南省政协的一份报告中这样写着:“以2013年年底铁皮石斛鲜品为例,安徽4000—6000元/公斤,浙江1200—1600元/公斤,广东1000—1500元/公斤,与云南相邻的广西1500—1600元/公斤,四川1500元/公斤,而云南售价仅为350元/公斤左右。”
吉慎才也有同样的困惑:“浙江企业到云南来将石斛采购到浙江,然后向市场贴出‘云南特产’的标识,外省的消费者都可以这么多,我们云南为什么不可以呢?”种苗市场的逐渐萎缩让吉慎才重新考虑了枫斗科技未来的出路,吉慎才有自己坚定的想法:一是开拓终端市场,二是谋求深加工。思路很清晰,但两条路子却都很艰难。
“终端市场的开拓上,我们都是各干各的,没有形成合力向外打出去,单凭一家公司的力量远远不够。”吉慎才说,“关于深加工,我们只能先做好准备,未雨绸缪,测试相关产品,需要等政策的放开。”
$pager$
机遇
政策松绑 发展深加工
不过,很明显的是,“药食两用”的独特属性并非制约石斛深加工的掣肘所在,更关键的在于政策的松绑。“我们多少企业已经眼巴巴盼望着政策七八年了,只要政策松绑,云南石斛产业就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杨明志坦言。
吉慎才关于发力石斛深加工的说法,正道出了整个云南省石斛产业目前面临的顽症。
石斛具有“药食两用”独特属性,但目前既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品资质,也无加工新资源食品的资格,这让石斛在通往深加工的道路上显得颇为尴尬。
不过,很明显的是,“药食两用”的独特属性并非制约石斛深加工的掣肘所在,更关键的在于政策的松绑。“我们多少企业已经眼巴巴盼望着政策七八年了,只要政策松绑,云南石斛产业就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杨明志坦言。
据了解,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石斛保健品需要投入至少50万元以上,周期需要3—4年,其间还需试验特定人群的服用效果,最终结果还需视情况而定,这也是众多企业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所在。
“听说云南省正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将石斛加工新资源食品的资质,企业都在盼望,我们企业都在准备着,只要取得两者任一资质,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机遇,云南石斛产业也将走向新的天地。” 吉慎才说道。
事实上,关于云南石斛产业的未来,作为不可谓不大。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关鼎禄在此前的采访中就表示:“石斛是我省近10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中药资源品种,具有培育为百亿元以上产业的前景和基础。”
据了解,目前,石斛作为一种名贵稀有的中药材品种,仅有浙江、上海、广东是主要消费地,全国90%以上的石斛消费市场还处于待开发的状态,有专家分析,全部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需要约200万亩石斛,目前仅有三十分之一。
杨明志则认为,按照现有发展速度和国家扶持养老养生产业的政策引导,未来5—10年,全国石斛产业有望发展500—1000亿,云南省发挥自身优势,石斛产业有望在10年内做到200—500亿元产值。
记者 聂根鹏 摄影报道
$pager$
新闻回顾
崛起,
云南石斛产业
目前云南的石斛种植在地面积为8000多亩,而全国的种植规模不超过2万亩。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农户要种植石斛需提前一年预定种苗,可以说是“一苗难求”。
2010年每公斤铁皮石斛的价格是500元,到2011年已经涨到了600-700元/公斤,而今年的价格也很“挺”。
由于种苗的规模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云南的石斛产业种植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产业扩大化势在必行。
每亩地还能生产一公斤石斛花,价格已经达到了1万元/公斤的铁皮石斛花,虽然价格昂贵,但一亩地的产量却仅有约一公斤。
近年来,保山市龙陵县种石斛致富的消息在坊间不绝于耳。而在业内人士眼里,未来的石斛蓝图也近乎闪着耀眼的光芒。
早在200年前,浙江地区就进山寻找铁皮石斛制成枫斗,除自己用以外还向广东地区出售。云南结缘石斛大致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已有众多制作枫斗的浙江药商来云南采购石斛。然而,随着浙商采购量的增加以及环境的破坏,野生石斛的产量在不断减少。
云南英茂生物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川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中叶,每天能够收到一拖拉机的石斛,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每天只能收到3-4公斤,而如今却只能收到3-4棵。”
供求矛盾下,石斛价格亦水涨船高。20世纪90年代前,紫皮石斛根本入不了药商的“法眼”,当时的收购价仅10元/公斤,到了1995年左右,收购价上涨到了60元/公斤。而如今,仿野生种植的紫皮石斛已经涨到每公斤300元的价格,更不用说铁皮石斛和霍山石斛了。
据悉,目前野生石斛的采购已经扩张到了印度和尼泊尔边境。
$pager$
后来居上的云南石斛产业
石斛在民间俗称神仙草,而野生石斛早已被列为濒危植物。因为其巨大的养生保健功能而在江浙一带备受追捧。相比之下,拥有近200年的石斛销售历史的浙江,其人工种植算是早早走在了前面。而云南,借势独特的立体气候,几乎适合所有品类的石斛生长。2008年,云南石斛的种植面积超越了浙江,争得了石斛种植第一大省的桂冠。
目前,全球约有1400个石斛品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而在我国石斛约有74个正种和2个亚种,分布于秦岭以南的各个省区,尤其以西南和台湾最多。云南省占到了54种,而普洱市就有37种。
“野生石斛的现代分布中心应该位于与东南亚接壤的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即红河、文山、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保山和怒江地区。”张川告诉记者,经认定,可作为药饮的石斛约51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大草、金钗、束花、鼓槌等为主的石斛,长而带苦,富含生物碱;另一类是相对较小、细嚼之富含粘液的铁皮、紫草、霍山等为主的石斛。
“石斛源于浙江,壮大于云南,消费于浙江。”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明志如此总结整个石斛从种植到消费的轨迹。
据介绍,从1998年开始,石斛的人工种植实验开始启动。2002年林业部在思茅地区(今普洱市)召开了一个关于石斛的保护和利用的会议。当时金陵药业花了200万元用3年时间考察了各省市,最终确定了云南为最佳种植区。
2006年,浙江少数几家企业在小规模地进行铁皮石斛的种植,但各项培训技术都还不成熟,当时的种植面积还没有超过500亩。央视《每周质量曝光》播出了关于石斛质量造假的报道后,石斛产业近乎夭折。2007年,首届石斛发展论坛召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云南的人工种植石斛面积开始不断扩大。
张川分析认为,云南种植石斛除了独特的气候条件占优势之外,还有近年来发展花卉产业的物质和其他技术条件。
“摇钱树”式的铁皮石斛
目前,云南的石斛种植主要以紫皮石斛和铁皮石斛为主。据了解,目前云南的石斛种植总体在地面积为8000多亩,而全国的种植规模不超过2万亩。“相对而言,紫皮石斛的特征是对生长环境有很高的要求,比如龙陵就很适合,但铁皮石斛却可以适应云南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而且价值也更高。”张川表示,这也是近年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012年5月24日《云南信息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