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图为技术人员查看裕丹参长势。 记者 孙中杰 摄
道地丹参遍山野,根红叶茂花更香。
3月底,河南南阳方城县杨集乡的裕丹参种植基地,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放眼望去,道道整齐的田垄上生长着等待收获的裕丹参。
一个正在干活的农民提着刚挖出来的一株根系庞大、鲜重约1公斤的丹参说:“我家里种丹参有10多年了,每亩(约0.067公顷)产干的丹参400多公斤,丹参每公斤能卖15元左右。我们这里属丘陵地区,地质较差,1亩地才产小麦300多公斤,1公斤小麦只能卖2块多钱,种丹参比种小麦单产能多收5000多元。”
提起裕丹参的种植,南阳博瑞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金斌具有“发言权”。他研究的“无公害仿野生道地药材裕丹参栽培技术”和“无公害仿野生丹参中药材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公司始创于2004年,是一家集生态中药农业裕丹参仿野生种植、生态工业加工、生态功能性丹参肉食品生猪养殖、高效果药(粮)立体种植,生态观光园区建设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企业,业务不仅在国内,去年还已敲开了欧盟的大门。
“产品能远销到欧洲,多亏了丹参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是拿到质检总局对方城丹参实行地理标志保护的90号批文和《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志证书》后,去和上海一家药厂和广州白云山谈合作的,很顺利就合作成功,卖给他们的丹参和以前相比每公斤多了5元钱。”据曹金斌介绍,方城丹参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久负盛名。早在汉代就被医圣张仲景誉为“丹参之首”,后被人们冠名为裕丹参,以此昭示裕州丹参之地道。方城丹参,形似人参,而皮色红赤如丹,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使其根茎粗壮,质地坚密,皮厚木质芯细,纤维少,折断呈放射性菊花状。产品经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化验,丹参酮A含量超过《药典》规定标准2~3.4倍。《本草经注》、《名医别录》上均有记载。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谣。
为了保护开发利用裕丹参这一传统地道药材,该县专门下发了《关于发展裕丹参产业的实施意见》,对野生裕丹参进行保护性开发。在全县12个山区、半山区乡镇实施封山育参,对野生裕丹参进行保护。在拐河、杨集、四里店建立3个野生裕丹参抚育园,培育、选育优良裕丹参品种,进行大田繁育。同时,开展了仿野生种植。
2003年裕丹参获河南省无公害产地认证,同年荣获质检总局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2005年,裕丹参又引来了牵手世界500强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落户方城,成立了南阳白云山和记黄埔丹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并以此作为龙头企业,建立了与丹参中药材GAP要求相适应的“公司+科研院所+协会+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此后,该县规范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药农熟练掌握按GAP标准制定的裕丹参仿野生操作技术规程,在生产上实现“统一种子、统一育苗、统一移栽、统一标准、统一整地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购、统一资料建档”的“九统一”管理,共制定60余项技术操作规程,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方城裕丹参货出地道、种质上乘,先后荣获“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河南省名牌产品”等殊荣。目前,裕丹参在中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增,裕丹参生产面积已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前的30余公顷增长到现在的2000余公顷,年产丹参500万公斤,野生丹参10万公斤。建立了稳定的种苗繁育基地,收购价也由2002年前的每公斤5元,猛增到现在的每公斤13~15元。方城县的龙头企业进行裕丹参深加工产品研发,开发出了丹参饮片、中成药、保健品、化妆品等多种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青睐。
杨会玲 苏勇 记者 孙中杰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