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记者15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为破解常用低价药品的供应保障难题,我国将对其采取取消零售限价、网上阳光采购、建立常态储备、优先注册审批等新措施。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日前通过《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15日就此联合举行媒体通气会。
据介绍,在改进价格管理方面,意见提出,对纳入国家低价药品清单的药品,取消针对每一个具体品种的最高零售限价,允许生产经营者在日均费用标准内,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保障合理利润。各地根据日均费用标准,确定本省份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清单。对因成本上涨或用法、用量发生变化导致日均费用突破低价药品控制标准的,要退出低价药品清单,重新制定最高零售指导价格。对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试点国家定点生产、统一定价。
在完善采购办法方面,意见提出,对纳入低价药品清单的药品,由各省(区、市)药品集中采购机构对通过相应资质审查的生产企业直接挂网,由医疗机构自行网上交易。生产企业择优选择配送企业,保证配送企业经营利益,确保配送到位。对纳入国家定点生产的药品,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配送集中度。
在建立短缺药品储备方面,意见提出,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中央医药储备以用量不确定的短缺药品为主,地方医药储备以用量确定的短缺药品为主。
在加大政策扶持方面,意见提出,相关部门提出要积极引导低价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供应保障能力,加快通过新版GMP认证。优先审评批准数量不足的临床急需的仿制药注册申请。加快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使药品成为医疗机构运行成本,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节约成本、优先使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
意见还提出,要开展短缺药品动态监测,加强综合监管,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维护公平、诚信、透明的市场秩序。
据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细化意见实施办法。
$pager$
答疑
为何“一药难求”
据介绍,导致药品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原材料产量减少、原料药供应不足的问题,也有部分药品用量小、临床需求不确定,使产需难以有效衔接的问题,还有临床用药更新换代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质量标准提升和原材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生产线要求提高,企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低价药品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在招标压价及零售价格不能灵活上调的影响下,低价药品生产供应意愿下降。
受“以药补医”的影响,医院缺乏使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也导致部分常用低价药品出现临床脱销断档的现象。
会不会价格暴涨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制定意见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纠正常用低价药品的价格扭曲。意见印发后,部分药品价格可能会出现波动,这是正常现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他说,低价药品通过清单进行管理,清单范围和界限是清晰的;通过制定常用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价格是可控的;常用低价药品大多是多家生产的,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性,通过有序竞争,有利于药品价格理性回归。只有药品价格回归到合理区间,企业才能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组织生产、持续保障供应,合理盈利,才有能力改善生产条件,保证药品质量,开展药品研发和创新,偿还环保欠账,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患者。
据介绍,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加强市场价格行为监管,做好低价药品生产成本及实际购销价格监测工作,对生产经营企业调整价格频繁或调整幅度过大的要开展专项调查,保障药品价格在合理的区间内波动。
$pager$
反响
药企叫好或多产低价药
称政策给了低价药很大市场空间,经典老药有望咸鱼翻生
对于此次8部门联合发布的新政策,不少药企反响热烈。有制药企业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非常好,也非常及时,将大大提高企业生产常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看病难、买药贵”的社会难题。
广药集团总经理助理黎洪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从政策上看,低价药品实行清单管理并动态调整,在日均费用内由企业根据市场、成本等要素自主定价,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黎洪介绍,以广药集团为例,如果按照之前市场传闻的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化学药日均费用不超过3元的标准,广药集团七成以上主销品种均属于低价药。因很多品种定价多年未有调整,致近五成低价药没法生产。“比如我们集团下属白云山和黄公司的板蓝根、复方丹参片等产品,由于药材、人工等成本不断上涨,出厂价接近最高零售价,保济丸等药品价格十多年未调整,几乎是亏本销售。”
黎洪认为,《意见》同时给了低价药很大的市场空间,将带来较大的市场机遇。“相信在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价及未来可以预见的"医药分家"的医改进程中,低价药能够得到更多医院和医生的青睐。”如本次《意见》要求“将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常用低价药品生产企业直接挂网”,这将大大有利于有品牌、有疗效的经典老药的销售,改变过去很多经典老药在全国招标中经常“败北”的窘境。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
相关文章
经典廉价药有望迎来“新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