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2014年4月29日,记者一踏入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椽子沟流域,看到公路的两侧尽是忙着种植中药材的农民,三五成群在忙碌着,大面积的中药材尽收眼底。有关专家称,清原中药材龙胆草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不仅仅标志着龙胆草有了走出国门的“身份证”,同时,也为清原龙胆草销售又打开一扇“大门”。
初探:龙胆草花开椽子沟
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利用“一县一业”政策,围绕中药材这项产业所形成的药材基地,今年已进入到第二年,累计发展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英小线沿线13公里长的公路两侧全部发展了中药材,达到5000亩,实现了可视范围全覆盖。
英额门镇副镇长李刚说,正是由于这个基地的带动作用,英额门镇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由2008年的不足万亩发展到25000亩,其中龙胆草6000亩。特别是近几年,全镇的药材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引进了玉竹、苍术、白鲜皮、威灵仙、沙参、黄精等2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龙胆草为主、多品种发展的良性格局。全镇年产各种药材4000多吨,药材纯收入4000万元。
在椽子沟,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英额门镇椽子沟流域的这片热土上,创造出了万亩中药材基地美丽篇章。据了解,整个流域有2个村,有农户800多户,90%以上的户从事药材生产。有药材合作社5家,药材种植户均加入合作社,药材初加工企业2家。2012年时,这里的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2000元。
“能够形成如今的巨大规模和发展前景经历了40多年的时间,从开始村民从黑龙江移栽,到发展成特色产业,再到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今天,龙胆草已经成为清原的一个标签。”李刚这样说。
如果说上述的英额门镇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一个人。
徐等一,是清原英额门镇的“土专家”,从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变成两鬓斑白的花甲老人,他在田间地头研究草药40多年,其中,最有名就属龙胆草。
徐等一告诉记者,龙胆草原本产自黑龙江地区,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农民将龙胆草带到了清原,因为气候、土壤适合,龙胆草开始在清原各地种植。“经过多年的试种、培育,最终在1992年形成规模种植,龙胆草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pager$
特色:中药材协会牵引产业龙头
李刚说,为了能够更好地让龙胆草在本地发挥作用,在英额门镇合作社牵头下,成立了中药材协会。
目前,全镇有规模药材加工厂2家,分别是道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和昌盛龙胆草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厂,各类专业合作社21家,其中中药材专业的有11家,带动农户1200户,养殖类的8家,苗木类的2家。
2013年中药材协会争取县农发局补贴资金实施了龙胆草进加工厂加工的措施,工厂加工总量达到100吨,占总产量的25%;使得龙胆草的质量明显得到提高,价格也由每斤30元提高到40多元。但是,李刚直言中药材协会的作用发挥总体还不理想,运行模式还有待研究,如何形成合力,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发展作用是今后对合作社管理和支持的重点。为此,中药材协会决定今年在椽子沟村的新堡组再新建一处药材加工厂,不仅满足药农的初加工需求,还要实施深加工,实现加工增值。
李刚告诉记者,上述问题的形成,主要还是因为龙胆草没有形成品牌,“形成不了品牌,自然草药的知名度就不够,同时销售价格也很难提升。”
破题:给龙胆草办理“身份证”
面对家乡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清原满族自治县工商局孙玉新局长说,国家地理标志就像一个“身份证”,有了它,龙胆草才能走向市场,开拓更广阔的前景,将龙胆草等一批有着地域特色的产业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已经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商标工作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中国制造’已经闻名于世。但是我国的很多品牌遭遇境外抢注事件时有发生。尤其在中国商标已进入了被境外抢注的高峰期,驰名商标、知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产品名称是境外抢注的热门。”
孙玉新介绍说,从农副产品商标的发展情况看,无论从商标的数量、商标的质量,还是商标的区域、品种看,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乏对运用农副产品商标战略意义的认识。大多数农副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利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的观念不了解,很少有人把商标看作是“无形资产”。“因此导致我县农副产品商标注册率低,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创出牌子,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即使在本地有一些知名度,但是缺乏开拓县域外省域外乃至全国品牌的意识。”孙玉新这样说。
同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农民还处在“小农经济”的影响中,产品只注重自给自足、自产自销、年种年收年用,安于现状,小富即安,忽视创建自己品牌、及时办理商标注册。没有在商标使用上下工夫,导致名牌少,商标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商标的价值没有很好实现。
农副产品商标的科技含量不高,基本上处于粗放经营,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产业化发展。农副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目光短浅,一些季节性的农副产品生产出来后,对产品的原始形状、品种不加改变便投放市场,只顾眼前利益,没有把先进生产加工技术应用到农副产品深加工上,对改变农副产品的外包装、上升到品牌缺乏理性认识。
由于没有商标,很少有本地农产品打入城市超市大商场,只能限制在农贸市场中销售,经济效益发挥不出来。因此,要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品牌兴农、品牌兴商,就要向农副产品的生产者、拥有者、经营管理者灌输商标在农副产品发展和农村经济腾飞中的重要性,提高对商标作为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认识。
$pager$
经历:国家地理标志注册之路
据了解,近年来清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现有各类企业1200余户;个体户9000余户;农业合作社160余户。一些招商引资企业相继落户清原,清原当地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但是,全县注册商标和著名商标存有量很少,与地区经济发展很不相称。“经初步调查,我县注册商标仍在续展期内的(有效的)有162件,各类企业、个体户注册商标占有量仅为千分之七。”
孙玉新说,其他的注册商标情况大致分为几种情况:一是企业已经关停并转,无场地无人员无经营行为,随之注册商标也无人管理,没有按期办理续展;二是有的企业法人代表或具体商标管理人员几经更换,新人不知不懂不管,导致注册商标没有按期办理续展;三是自然人持有的注册商标,随着外出经商,在外地经营,有的人员已经离开清原到外地居住经商,根本无法联系,所持有的注册商标有的已经过期作废;四是已有省著名商标4件,市著名商标19件。
孙玉新说:“很久之前,章丘大葱就已经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以至于章丘大葱的价格翻了好几倍。面对的商标抢注和打造清原特产品牌两重因素的考虑,县工商局决定给龙胆草申请国家地理标志。”
为了能够在清原实施商标战略,清原工商局特意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来到山东龙口市、蓬莱市考察学习。“山东龙口是全国经济发展百强县第九名,年财政收入40亿,个体户2万户,私营企业3000户,注册商标5000件,年平均新申办240件,驰名商标7件,年产值过亿的企业很多,其中有的多达30亿。在品牌战略上投入较大,如南山集团近三年商标广告投入达2000万元。”孙玉新这样说。
在采访中,孙玉新说,“到山东学习,重在能把县里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起来。”孙玉新告诉记者,回到清原,县工商局特地请来沈阳某商标专利事务所工作人员来现场指导,向村民讲解注册地理标志的重要性,同时,先行查询、指导,不能申报的农产品要提前提醒更换。
一面组织学习一些注册国家地理标志经验,一面按照相关规定实施注册,目前,经过相关部门努力配合,“清原龙胆”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接下来,龙胆草将会立足清原,走向辽宁,面向全国。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