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五月,白龙江沿岸油橄榄花漫山遍野盛开,预示着今年的丰收。
武都区,中国油橄榄的一级适生区。自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云南海口林场栽下第一棵油橄榄树后,历经50年,油橄榄在我国的发展一波三折。当大多数种植区停滞不前时,武都区却一枝独秀,油橄榄面积发展到30万亩,橄榄油产量占到全国的93%,是全国最大的初榨橄榄油生产基地。
支柱产业,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由于海拔、气候、土壤等特别适合油橄榄种植,从1975年首次引种到今天,武都油橄榄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都区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荣誉称号,油橄榄成为武都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在两水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武都区副区长罗刚给“探路”陇之南的新华社甘肃分社的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油橄榄进入丰产期,按照与农户签订的收购协议价每公斤8元,一亩年收入可达1万元。此外,油橄榄因无法食用鲜果且必须24小时内加工,因此只能就地加工,有加工就有税收。”
“油橄榄是政府、企业、农户和生态受益无穷的朝阳产业。”罗刚说。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发展油橄榄30万亩785万株,涉及13个乡镇320个村3万多农户。建成了大湾沟、将军石等高标准示范园,面积在50亩以上的油橄榄园有210处3.5万亩,农户整流域开发、连片栽植油橄榄园152处20.29万亩;建成油橄榄园上水工程90处,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修建园区道路40条300公里。
同时,配套建成了祥宇、田园等11座油橄榄系列产品加工厂,其中油品加工厂9座,年加工能力1万多吨。研制开发出橄榄油、保健橄榄油丸、系列化妆品等8大类50多种产品。
去年,全区油橄榄挂果面积达到6万亩,产油橄榄鲜果11000吨,榨油1600吨,实现综合产值5.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pager$
科技引领,经济效益呈几何放大
2014年,我市田园油橄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油橄榄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科技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一获奖科技成果,是通过有效利用修剪果树产生的废弃油橄榄树叶,提取其中有效成分橄榄苦苷、黄酮等多酚类化合物,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了油橄榄产业的综合效益。
如何将油橄榄从农林产业升级为生物产业,如何将油橄榄的效益从树叶到鲜果再到果渣挤干榨尽,这一直是我市油橄榄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
田园油橄榄公司白小勇说,“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购橄榄叶,这大大增加了果农修剪果树的积极性,公司再派技术员给予指导,果树修剪得好,产量就会增加,叶子再做深精加工的原料,企业效益增加,农户收入提高,何乐而不为”。
去年,陇南市委、市政府提出“433”发展战略。对于油橄榄产业,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良种引进、选育和推广力度,落实综合管理措施是产业培育快速推进,在提质增效上彰显新优势的题中之义。要实现这个目标,需紧紧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了专利证书,授予陇南天然居油橄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申请的“用油橄榄果汁水酿造橄榄果酒的方法”发明专利权。这标志着陇南油橄榄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新产品研发又取得一项新成果,向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迈出了新步伐。
$pager$
破除瓶颈,中国油橄榄之城呼之欲出
新华社甘肃分社党组书记、社长王宏伟在听取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情况的汇报后说,“油橄榄作为舶来品,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朝辛苦、百年受益生态产业、富民产业”。
市政府也明确提出:“通过五年的努力,把陇南打造成全国优质核桃主产区、全国最大的花椒主产区、全国油橄榄主产区和全省中药材主产区,实现核桃、花椒产业全国最大,油橄榄产业全国最强。”
事实证明,对陇南而言,油橄榄产业这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业,比较优势十分明显。王宏伟社长认为,随着国内群众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陇南油橄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深入谋划油橄榄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使其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和陇南市区城市形象新标识。
武都区已经做好了下一步的打算。“按照打造‘中国橄榄之城’的目标定位,着力在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工程、标准化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树立品牌上有所突破。”武都区副区长罗刚说道。
按照规划,今后武都区将以打造“中国橄榄之城”为核心,以“两带、三园、四中心、十基地”建设为重点,力争到2020年,武都区油橄榄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实现适宜区全覆盖,鲜果产量达到45万吨,加工橄榄油6万吨,实现综合产值75亿元。这是一个触手可及的美好愿景。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