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以前我们种茯苓靠'中国茯苓之乡'这块牌子,现在有了《茯苓系列地方标准》,亩产鲜茯苓是传统种植产量40倍以上,地方标准成为靖州茯苓的新招牌,靖州茯苓将更上一层楼。”6月24日,正在文溪乡茯苓种植基地查看茯苓标准化生产的县茯苓协会会长王先有告诉笔者。
随着《靖州茯苓菌种》、《靖州茯苓袋料栽培技术规程》、《靖州鲜茯苓》、《靖州干茯苓》等靖州茯苓系列地方标准在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靖州县1万苓农人人种上了“地方标准化茯苓”。茯苓是靖州特色农产品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倍受消费者青睐。然而,过去传统的种植方法产量低、农药残留量高、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收购价格低,农民收益少,尤其是国外进口门槛不断提高,“走不出去”成了靖州种植茯苓最大的“心病”。为了促使茯苓生产尽快走上无公害、标准化、规范化轨道,靖州县组织实施了无公害茯苓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县上引导农民按照《靖州茯苓系列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栽培技术规程,把结苓率高、抗病性强、品质更优的“湘靖28”茯苓品种作为首选,加强生产加工等环节管理,提高茯苓质量。
截至目前,全县推广茯苓2万多亩、42万窖的标准化示范基地10多个,建起了以平茶、新厂、三锹、江东、文溪等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从业人员达10万多人的产业经济圈。年产鲜茯苓1.5万吨,年交易量3.2万吨,每年苓农人均增收1280元。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