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今年我们一家四口在药材种植基地打工,才两个多月就挣了一万多,这相当于平时全家人一整年的收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塘镇长田村63岁的村民刘中美说,“家里还有20亩林流转给公司种天麻,每年可以得到5万元分红。”
刘中美是紫云县中药种植项目区受益村民之一,原先全家人靠两亩地种水稻、包谷仅够吃饭。紫云县政府利用水塘镇适宜种植天麻的独特优势,引进华宝中药材实业有限公司,流转了1000亩林地采用高产技术种植天麻。长田村20户村民用土地入股,流转了500亩地,每年按天麻产量的2.5%分红。
“每平方米产50斤天麻,我们按10元/斤的保底价收购,村民每亩地最少能得到2500元分红。”华宝中药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欧说。
对这一模式,刘中美乐呵呵地说:“我们包赢不输。公司赔了我们有打工钱,公司赚了我们还有分红。以前守着林地只能砍点烧火柴,现在不出家门就能赚到钱。”
紫云县副县长王敏说,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紫云县成为贵州百灵、威门等大型苗药企业的种植基地。目前全县种植近4万亩药材,前胡、山苍子、金银花等野生品种占70%.
记者日前在紫云县多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看到,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作下,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他们中绝大部分流转土地,在基地打工,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
“政府做基础设施,企业做市场,百姓做基地,这种模式有效带动了百姓致富。公司不仅提供种苗、技术,还保底价收购药材,解决了市场问题,百姓心里有底积极性高。”板当镇党委书记杨习勇说。
“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贵州是我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中药材民族药材品种丰富。2010年以来,贵州把中药材作为十大扶贫产业之一来打造,累计投入5亿多元财政扶贫资金,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扶贫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乡村党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户互助合作、技术部门+乡镇政府(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政府+银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并大力推广,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项目区农民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
在科技部门的科技支撑下,贵州突破了太子参、金钗石斛、钩藤、何首乌等一批特色优势中药材品种的育苗及种植关键技术,中药材种植规模迅速扩大,种植面积达84万亩。目前全省上万亩的中药材品种34个,10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记者胡倩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