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品相好、营养价值高的行唐大枣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甲壳素大枣生产线。
大枣深加工——“枣成功”酒酒香浓郁,已成为行唐的支柱产业之一。
■申卫霞
面对新疆大枣的常态化竞争,行唐县作为石家庄面积最大的大枣生产县,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以种植技术创新为手段,靠优质产品赢取客商青睐,从而提升行唐大枣的市场竞争力。
专家为大枣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开良方
有竞争才有发展,新疆大枣的竞争让行唐大枣发现了自己的“软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强筋壮骨重振雄风,该县与国内枣树专家、科研院所高校展开对接合作,借助“外脑”为自身发展“把脉问诊、开方下药”,为红枣产业振兴支招献策、定位引航。
让特色产业打出特色牌。2009年开始,该县邀请河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全国著名枣业专家曲宪忠、李志强等一批国字号的专家智囊团来为行唐大枣产业把脉问诊。专家们结合行唐树体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树开心、枝拉平、精细管、肥平衡、无公害、质先行”的枣树管理18字方针。同时,大力加强大枣示范园建设,省老科协把行唐大枣产业列为帮扶项目,在九口子乡满撒村挂牌建立了满撒大枣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县红枣技术站技术员常年住在满撒村,蹲点指导种植户进行管理,同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现场指导,带动起周围2万亩大枣标准化种植。如今,满撒、草泊头等村庄的枣农已经人人会背枣树标准化管理的十八字方针。
“刚开始修剪时,看到专家锯的满地是密密麻麻的枣树枝,许多枣农很心痛、有顾虑,都不愿拿自家的枣树作实验,村干部和有积极性的枣农先带头。”满撒村村支书张扩军说,“通过树体改造,当年枣树不仅产量高,而且果大质优,新技术、新观念让乡亲们一下子从心里佩服了。于是,枣树科学修剪管理工作开始大面积铺开。”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该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行唐县大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行唐县大枣产业管理局。投资1094万元,集中投向水、电、路等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园区道路7000米,挖建小水窖等集雨工程1000个,架线安装杀虫灯一万多个,完成了4000亩的大枣产业生态科技示范园核心区建设。建成了水、电、路配套,树上树下共管,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高效大枣示范园区,带动周边鳌鱼、上庄、草泊头等大枣中心区2万亩,辐射全县大枣面积65万亩。实现枣树增产40%,经济效益增加2.36倍。
如今的示范园,不仅改变了多年的“老种法”,而且在专家们的精心帮助下,从100多个品种中,选育出了高抗病抗裂换优新品种——“曙光一号”。在鲁家庄示范园引进10万棵接穗推广嫁接1000亩,今年正式进入挂果期,同时建立了200亩采穗圃繁育基地,准备来年在示范园大面积嫁接推广。
“你看,这就是前年刚嫁接的‘曙光一号’,结的枣又大又甜,质量好产量高,最重要的是果子不缩不裂还不怕风,就是连阴雨,也没事。”在口头镇鲁家庄村示范园内,村主任李过兵指着压弯枝的枣树介绍说,怕压折了,下面支起了“柱子”,你再看没有嫁接换优的枣树,树下不但落果多,树上的果子一半以上不是缩果就是裂果。
“品质退化创新乏力,是大枣产业最大软肋。我们选优推广的‘曙光一号’新品种,有效解决了制约大枣丰产的缩果、裂果技术难题,同时选育出颖玉、映秀两个行唐大枣优良品种,已通过河北省果木品种审定。仅此一项,可使行唐大枣产量增加一倍,效益翻两番。”县红枣技术站站长赵会芬说,“未来五年,行唐县将对缩果病发生严重的枣树全部高接换优。
$pager$
无公害种植叫响大枣品牌
新疆枣这匹“黑马”在给行唐大枣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催生了行唐大枣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为此,该县确定了以品质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和栽培方式,把眼光瞄准了国际、国内无公害枣品市场,不断扩大基地规模。今年又新建了17个大枣生态示范园,通过树体改造,原来半野生的枣树彻底改头换面,变成了树体适中、通风透光、营养良好的结果树。
在树体改造的基础上,示范园里的枣树使用的底肥以农家肥、甲壳素无公害肥料及生物专用肥为主,钾肥为辅,防治病虫害所使用的农药全部为无公害生产推荐的绿色环保纯生物制药,既无味又不烧不呛。
为实现病虫害统一防治,该县建立了10余个虫情测报点,在枣园里的树上悬挂了数千只诱捕器,专门防治桃小食心虫成虫雄蛾。
“诱捕器内安装了性诱剂诱芯儿,目的就是引诱桃小食心虫雄蛾飞来进行诱杀。测报点的测报员每天记录并上报一次诱蛾量,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测算出雄蛾高峰期来确定最佳防治期,然后由县逐级通知到户,统一进行除蛾杀卵。”县林业局红枣技术站站长赵会芬介绍说。
同时,该县积极引导枣农实行秋冬季翻树盘、刮翘皮等措施,减少虫口密度;推广了树干涂抹粘虫胶、园内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等技术,大大减少了害虫的危害与繁殖。
目前,行唐大枣全部按照“18字方针”进行标准化生产,上部实施树体改造,树干涂抹粘虫胶,使用杀虫灯等技术;树下打埂、平整,建设围埝、梯田和水窖,保水保土,并施用甲壳素无公害肥料,大大提高了大枣的产量和品质。从2009年到2012年,行唐县大枣总产量由0.8亿公斤增加到1.12亿公斤,大枣亩产量由128公斤增加到173公斤,经济效益由1亿元增加到3.36亿元。尤为突出的是仅用三年时间,满撒大枣示范基地核心区红枣亩产达到300公斤,亩收入达到3000元,分别比2009年增加1.5倍和4.1倍,目前全县65万亩大枣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
特色红枣品种引领产业高端
如今的行唐大枣,不仅实现了绿色无公害生产,而且拥有了获得国家专利的甲壳素红枣新品种。利用专用的甲壳素有机肥,生产出的甲壳素红枣比普通大枣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我们培育的纯天然、无公害甲壳素红枣是通过使用甲壳素有机基肥和有机叶面肥来实现的。甲壳素有机基肥主要是补充枣树所需要的矿物质,均衡枣树营养,改善大枣品质,而叶面肥主要是在枣叶、果实表面形成一种选择性保护膜,吸附二氧化碳,阻止氧气进入,起到杀虫杀菌的作用。”行唐县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康丙卯介绍说。
施用了这种有机肥的枣树,不仅缩果病几乎没有了,而且大枣个儿大、皮薄、肉厚,吃起来酥软、香甜。经过检测,甲壳素红枣的氨基酸、钙、Vc的含量分别提高了4.8%、77.2%、102.6%,而甲壳素含量是原红枣的2.5倍。
凭借自身的原生态、无公害、品质高、营养全的优势和“壳素红”这一金字招牌,甲壳素红枣在京津冀一路走俏,先后被北国超市、家乐福保龙仓、沃尔玛、西单万方商场等看好并邀请上架销售。2013年5月,甲壳素红枣又成功入驻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商城,开设了“壳素红食品旗舰店”,开启了“壳素红”甲壳素红枣电子商务销售模式。
根据顾客的反馈意见和市场需求,该县今年新研发了“枣茶”产品系列,同时,煲汤型枣茶、清爽型枣片、浓香型去核枣系列产品及休闲型甲壳素红枣小包装食品也即将推向市场,为山区广大枣农谋求更大的红利。
$pager$
纯红枣白酒引领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离不开具有增值加工能力的龙头企业。行唐“枣木杠”,作为当地生产的特色烧酒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酿造工艺被评为石家庄市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枣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甲醇问题,成为制约枣酒难以批量生产、上市流通的一大难题。
如何让行唐“枣木杠”既保持家乡原有的枣味,又能最大限度去除甲醇,叫响行唐枣酒品牌?
借助科技研发,2011年河北万果红酒业有限公司出资研发的用中药配方去除甲醇工艺取得成功,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在国家专利局注册了“中国红酿”专利名称,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万果红”、“枣成功”商标。2013年投资5.18亿元新上的全国首家100%采用红枣酿造,经过脱醇技术、富含营养的果白酒生产线在行唐投入生产。
河北万果红枣酒,被中国营养协会认证为“健康营养红枣酒”,2013年中国酒业品牌颁奖盛典组委会授予“中国第一纯正红枣白酒品牌”,无论高、中、低档全是原味原浆,绵甜爽柔回味浓。经河北省质监局检出的结果是:“甲醇”含量已降至国标限量的四分之一以下。
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保证枣农的最大利益,每年在大枣成熟季节,公司敞开收购的等外枣、落地枣、残次枣价格一般比市场上每公斤要高出1元钱,一次性收购红枣数百万斤,仅此一项可为枣农增收数百万元。
目前,公司的两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红枣果白酒1000余吨。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规划的4个车间8条生产线及系列产品研发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成为行唐枣业发展的一大龙头企业,可年产枣酒原浆6000吨,就地加工转化本地残次枣等5万吨,受益农户达1.2万户、5万余人,枣农增收近亿元。
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该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目前,全县红枣种植、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从业人数10万多人,枣产值超5亿元。全县建有大枣烘干房1000余间,智能化全自动烘干房100间,蜜枣厂、枣酒厂、枣汁厂等各类大枣深加工企业120多家,枣产品拓展到纯净枣、蜜枣、枣片、枣酒、枣醋、枣汁、枣茶等7大系列20多个品种,组建几丁质、佳农等9个大枣专业合作组织和果树协会,先后注册了太康牌、行唐大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鳌鱼山牌等一系列大枣商标品牌。依托县内华北口头红枣商埠和南马路红枣批发一条街两个大型销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富民强县工程,近年来行唐县共为枣业发展投入、争取各级各类扶持资金1500万元,使枣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目前枣业已经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集中产区枣果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0%,全县共评选出刘金满、杨国庆等靠红枣种植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种枣大户40家;李国兵等红枣致富科技能手10名;张扩军、马连成等带领全村发展枣业共同致富的村干部10人。同时,积极向外推介行唐大枣,走旅游观光采摘的路子,鳌鱼、鲁家庄、满撒、峪北山庄四个枣园被评为省级观光采摘园,是石家庄市入选果园最多的县。
随着市场知名度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行唐大枣凭借其独有的内在品质一定能够红遍全国。
相关链接
厚重的行唐红枣文化
行唐县是我国红枣的主产区和红枣文化的富集区,千百年来,行唐人民在红枣种植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由枣树衍生的红枣文化世代传承发展,成为古县行唐独具特色的枣乡文化,当地流传着许由植枣拒尧禅、乐羊借枣食之力解兵困之危、云蒙佳酿结良缘等优美的民间传说以及“扭股车”、“挑花杆”、河北吹歌“打枣”等民间文艺,形成了深厚的红枣文化积淀。“不避艰苦,不求索取,不屈不挠,钢筋铁骨”的枣树精神成为行唐人血脉传承的时代精神。
2006年10月,行唐成立了红枣文化研究会,创作发表了大量以红枣为题材的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文艺作品,拍摄了电视风光片《枣乡风情》,辑录了《孔雀岭》、《枣乡赞歌》、《中国红枣文化之乡》光碟,编辑出版了文艺作品集《红枣树》、散文集《枣乡漫话》、枣乡故事《将门女》、长篇小说《神树记》和电视文学剧本《中秋红》,同时,每年举办枣乡书画展、摄影展、歌舞演出、剪纸等活动。这些反映枣乡文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丰富了枣乡文化,提高了行唐红枣产业的知名度,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
2009年8月,行唐以红枣文化为载体,成功申报了“千年古县”这一世界地名文化遗产。2010年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行唐为“中国红枣文化之乡”,挂牌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筹划建设国内首家红枣文化博物园(馆),主要展示和红枣有关的文学、摄影、书法绘画作品;红枣面食、枣酒、枣粥等红枣餐饮文化以及根雕、厨具、佛像等枣木工艺品等。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