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在中国的医药产业版图上,江苏泰州和连云港、吉林通化、山东淄博……这些城市是作为医药区域经济的典型标版而存在的。这些城市医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资源立市——土壤里结出的“医药板”
“如果没有长白山赐予的天然药材宝库,今天吉林通化的医药经济也许根本形成不了气候。”吉林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一奎用“靠山吃山”的朴素思维解释着通化医药产业发展的原因。
通化地处长白山区,全市2/3的面积是山地,而长白山地区蕴藏着大量种类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正因为如此,通化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贩卖药材的传统,具备了发展医药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医药市场特别是中药市场开始升温。很快,通化人就意识到在通化本地办药厂投资小、见效快,通化市的老百姓和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兴办药厂,果然利润丰厚。一批机关干部和国企技术人员也下海投身其中,国内一些大学和研究院所,也开始与通化药企联合建设研发中心。一时间,通化市掀起了办药厂的热潮。
1985年,原为一家国营药厂技术员的李一奎靠两万元借贷资金,办起了通化白山制药五厂。1992年12月,李一奎组建了通化东宝实业集团。1994年,通化东宝成为吉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李一奎的成功对于通化市医药企业的发展具有示范效应和榜样作用。
和李一奎的下海经商一样,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修涞贵当年放下交警指挥棒,从1995年租下通化市医药研究所下属一个长期亏损的药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如今,通化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年纳税金额过亿元,其前身是国有通化第二制药厂,在万通药业董事长潘首德看来,通化当地药企“不一样的创业经历、一样的成功”首先是因为端稳了“资源”的饭碗。
目前,通化医药工业产值占吉林省医药工业产值的1/3,其医药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16年在吉林省排序第一。全市年产值超亿元的药企有13家,利润超千万元的药企有10家。通化医药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2008年,通化市GDP同比增长22.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45.1%,两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辽宁本溪的故事和通化有点“异曲同工”的味道。
本溪与通化有着相似的城市规模、相似的资源优势、相似的医药产业基础。本溪的森林覆盖率为73.8%,有1117种野生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蕴藏量丰富,其中地产药材细辛、五味子、刺五加、淫羊藿、北黄芪等的产量居全省前列,但是,发展中药产业却并不是本溪最初的立市选择。
本溪是以煤炭、钢铁等资源立市的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发展钢煤产业并以此立市都是本溪的“首选项”。但到20世纪末,本溪人不得不面对煤铁矿资源枯竭和钢铁产业技术落后的现实。煤铁矿资源枯竭的现状迫使本溪人开始寻求新的城市支柱产业,结合当地药材资源丰富的现状,从2002年开始,本溪把现代中药业列为了全市接续产业之一,到200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0余万亩,全市医药及相关企业达50多家,医药业年产值15.6亿元,连续五年名列全省同行业之首,现代中药业也由此跃升为该市的主导产业。
与通化相比,有着北方医药城理想的本溪正在崛起之中。与之类似的城市还有通化的邻居——同属吉林的辽源。辽源作为一个传统资源枯竭的城市,正在以医药、食品工业立城,在辽源梅花鹿飘逸的身影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个城市医药、食品产业蓬勃发展的未来。与本溪、辽源满怀同样的医药城憧憬的城市还有山西大同等一批传统资源枯竭的城市……
产业集聚——典型企业的赢利示范效应
在经济强省江苏,连云港的医药工业无论规模还是效益增幅都已有“质”有“量”地名列前茅。2007年,连云港市医药板块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额的12%;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累计实现利润共计26.03亿元,同比增长64.3%。全市8家医药骨干企业中有国家重点高新企业5家。在连云港市政府近日公布的纳税过千万元的21家企业中,排在前6位的有4家新医药工业企业,6家入围的医药企业共上交税收3.026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6.28%。
“连云港医药产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现代医药体系基本形成,二是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连云港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医药体系方面来说,连云港医药行业已初步形成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6大生产基地,形成较为明显的技术和产业优势,部分产品在国内具有品牌效应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以大中型医药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式发展趋势明显,以化学药、中成药为主体,医药包装和器械为特色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在江苏医药行业,四分天下泰州有其一;在全国制药行业,百强企业泰州有其四。2008年,泰州医药销售收入224.3亿元,同比增长23.9%;利税33.6亿元,同比增长59%;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50.9%。至此,泰州市医药经济总量连续6年、经济效益连续9年居江苏省首位,泰州也成为了全省重要的医药产业高地和国内知名的医药产业集聚地。
经过30年的发展,泰州累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全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25家,其中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济川药业集团、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江苏苏中制药厂四家企业名列全国医药企业100强;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3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4家;药品批发企业26家。泰州是全国最大的中成药、麻醉药和维生素药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新型抗生素、心脑血管药、抗肿瘤药等九大领域为主体的医药产业群。
“泰州的龙头企业扬子江药业近十年超常规迅猛崛起,对泰州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产业示范和经济带动作用。”泰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陈关华说。目前,以扬子江药业集团为龙头,包括江山制药、济川药业、苏中药业在内的一批企业,组成了泰州医药产业的领跑方阵。泰州医药产业已确立了更加宏伟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把泰州建成全国最大的医药加工制造基地、长三角地区医药流通信息中心、医药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出口基地。
在山东淄博,山东新华医药集团、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工业企业跻身于全国医药行业重点企业之列,解热镇痛药、抗感染药、心脑血管药、生物技术药、抗肿瘤药、中成药、放射诊疗设备、消毒灭菌设备、一次性医疗器械、药品包装材料等十大系列产品成为淄博医药经济的“得分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淄博医药产业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医药产业基地,其经济总量和生产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被国家部委评定为“国家十大医药产品出口基地”和“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前,该市共有125家医药工业企业,而全市每3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家是医药企业。新华医药集团现为国家重点扶植的3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之一,是山东省政府重点发展的八大企业集团之一。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完成157.39亿元,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均高于全省医药行业和全市工业经济平均水平。60年积聚,终成正果,并由此铸就了淄博作为医药化工立城的基础。
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磊在评价这种本土型区位经济时指出,在某一固定区域,典型示范企业对产业集群形成的先导作用尤其显著。当某一类产业在某一特定空间区位初萌生机,由于赢利示范效应,就会不断有新的民间资本进入,新的同类型企业随之开业,逐渐形成了一个专业性的企业群区。
创新发展——科研与体制两翼齐飞
2008年第一季度,山东淄博医药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增长了44%、33%和35%。这些指标是在淄博医药经济规模和基础优势一直位居全省首位的背景下取得的。
“淄博医药产业整体处于一种强势突破的状态,而且是一种‘典型’性突破。”这是今年3月18日新成立的淄博市医药行业协会成员对淄博医药产业的共识。
“之所以是一种‘典型’性突破,是因为淄博医药发展呈现几个明显的标志,这与过去单纯量的增长具有本质的不同。”淄博市医药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山东新华、金城医药为首的医药企业纷纷改制上市,为快速、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外,科技创新能力大增促进了产品结构的巨变,在淄博市医药企业中,有20家被科技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2家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3家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有4家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7家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新华制药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乙氧苯柳胺、三苯双脒已正式投产。瑞阳制药研发了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等60余种新药产品,并获得了新药证书。新华医疗紧紧把握消毒灭菌和放射治疗设备两大主导产品,在深度上加强自主创新,新研制的血液辐照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山东药玻自行研制的高白料、轻量薄壁模制药用玻璃瓶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填补了国内空白。与此同时,营销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市场空间的拓展,以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顺应国家医药改革大势,创新第一终端的销售模式,提高产品营销及市场策划能力,构建了合理、高效的营销体系。新华制药、新华医疗、山东药玻、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加大了终端市场的开拓力度,达到了专业营销、精准营销的运作水准。
而在连云港和泰州,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样鲜明地表现为“体制创新”后的“科技创新”拉动。
连云港龙头企业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连云港中药厂基础上改制而成的现代化企业,而泰州今天的药企“老大”扬子江药业10年前只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小厂。
“幸运的是,我们都及时解决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及时把大量资金投向了人才和科研建设。”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认为,正是因为及时解决了企业的体制问题,通过改制将企业带入了发展的顺风方向。
今天,“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仍然是康缘药业始终强调的主题。康缘药业以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为努力方向,运用现代药物研究的新工艺、新剂型、新辅料不断提升传统中药的技术内涵,先后立项开发国家级新药50余项,共获得国家级中药新药证书35个;先后承担国家“863”科研项目3项、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项、国家经贸委重大专项2项、国家星火计划及火炬计划项目10余项。
而2001年改制的扬子江药业通过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除去了许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先天不足”,同时加大科研投入,使得扬子江药业焕发了前所未有的青春风采。
扬子江药业的江苏省(泰州)新药研究院总部设在泰州,同时在上海、北京、南京三地设立分院,形成了“一体三翼”的战略布局。其下设了创新化学药物研究所、创新生物药研究所、现代中药研究所、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所及制剂新技术中试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根据规划,到2010年底,研究院总部大楼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到2015年,研究院的平台条件、技术条件、科研团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集团将具备独立从事创新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及药物制剂新技术品种的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新药研究院不仅为扬子江药业集团服务,也将对泰州乃至全省其他制药企业进行技术辐射。”江苏省(泰州)新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张玉斌介绍说。
通化的80余家医药企业的成长经历,更是阐述了体制与科研创新两翼齐飞促进发展的真谛。在利用天然中医药资源完成原始积累之后,这一批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基本实现了民营化改制,暴发了强大的生命力、积累了更多的科研创新资金。今天,通化市医药企业中,已有44家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22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这批企业正从传统中医药向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物制药方向发展。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241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