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核心提示:在众多“李鬼”扰乱市场秩序的情况下,铁皮石斛行业的中小企业和“散户”将渐渐被淘汰,留下来的将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支点》记者 蒋李 实习生 陈玲芝
“在别人眼里,铁皮石斛是一棵草,但在我眼中,它是我的孩子。”多年来,浙江森宇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森宇”)董事局主席俞巧仙一直像呵护孩子般呵护这个行业。
短发、干练、雷厉风行,是俞巧仙给人的第一印象。随着铁皮石斛行业的不断升温,这个俞巧仙眼里的孩子已经成为各路资本争相追逐的金娃娃。
“当年,有位专家说未来铁皮石斛会是一个千亿元规模的产业。当时我们还不太相信。现在看来,这的确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俞巧仙对记者说。
随着铁皮石斛行业的升温,光明、康恩贝、天目山等上市企业纷纷涉足铁皮石斛行业,全国许多地方都提出了“打造百亿铁皮石斛产业”的口号。
行业升温为铁皮石斛走出江浙增加了氛围,但也导致行业乱象丛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介入,杂交技术也开始在石斛种植行业流行甚至泛滥。
“不过,这对我们反而是机遇。”经历过2006年铁皮石斛产业质疑风波的俞巧仙,对义乌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在她看来,在乱象中坚持下来的,必然是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善于节约成本和提升品质的企业。
“仙草”的前世今生
以往记者采访时,经常会遇到一些“违和”现象:做近视眼镜手术的企业,1/3的员工都戴着眼镜;销售茶叶的企业,员工喝的都是其他品牌的茶叶;极力反对打车软件的交通专家,下班后立刻开始操作滴滴打车……
这次采访却打破了这个“违和”:无论是俞巧仙、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医工院)总经理王郑荣等企业家,还是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斯金平、湖北医工院研究中心主任孙代华等学者,都是铁皮石斛的“粉丝”。
孙代华喜欢鲜食,王郑荣喜欢泡酒,而斯金平钟爱的则是用铁皮石斛干花泡茶……他们不仅自己服用,还给亲朋好友推荐。
究其原因,在于铁皮石斛在滋阴、养胃、利喉方面的功效。
斯金平介绍,石斛在我国共有74种和2变种,其中铁皮石斛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也最为稀贵。从汉代《神农本草经》,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铁皮石斛强阴益精、补内不足、轻身延年的功效都有记录。
“老祖宗的描述几千年来都没有更改,足以证明其功效的真实性。”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铁皮石斛的斯金平对记者说。
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铁皮石斛中的石斛多糖为一类免疫增强剂,对提高白细胞具有明显作用。临床实验也证明,石斛多糖对调节机体免疫力有显著作用。
不过记者发现,尽管专业人士甚为推崇,但很多人,包括部分中医,对铁皮石斛之名竟闻所未闻。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明志告诉记者,野生铁皮石斛授粉成功率低,因此产量很少。“在古代都是‘御用药材’,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
因此,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铁皮石斛人工种植的技术瓶颈解决后,消费能力较强的长三角地区才“尝到鲜”,成为当前消费这一产品的主要地区。
俞巧仙是全国最早种植铁皮石斛的企业家。早年,她曾卖过皮蛋,代理过保健品,在经营铁皮石斛之前她已是义乌最大的保健品代理商。1997年,她在斯金平的推荐下,投入500万元开始人工种植铁皮石斛。
栽培难度超乎想象:12个月的时候烂根,15个月了又遭受污染,一场病虫害让10亩铁皮石斛全部摧毁,好不容易挨过后,一场大雪又压垮所有试验棚……
“没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人,还真做不了铁皮石斛这件事!”耗费了大量心血之后,俞巧仙终于有了收获。2002年,铁皮石斛、铁皮枫斗(铁皮石斛加工后的干品)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2014年销售额已达10亿元以上。
与森宇发展同步,2014年全国人工培育铁皮石斛总产值已近百亿元。其中,仅浙江一省产值就超过30亿元。
$pager$
道地不等于“当地”
早年的商海沉浮,使俞巧仙练就了一流的市场营销能力。
目前,国内有两家铁皮石斛产值突破十亿元的企业,一家为杭州的天皇药业,一家为森宇。前者基本依靠口碑传播,市场主要集中在杭州。后者则将广告与渠道做到大江南北,几乎每年都参加中国保健行业最权威的品牌推选活动。
俞巧仙有着很多草根出身的民营企业家不具备的责任感,具体体现在对“道地”的坚持上。
中药讲究道地的药材产区与原生种苗。根据典籍记载,包括义乌在内的北纬30度地区都属于铁皮石斛道地产区,而森宇旗下的铁皮石斛栽培基地就位于此处。
从1997年开始,森宇专家对采集来的野外株种在基地中进行无菌繁殖,随后又进行了对比性、抗逆性和抗病性等多种试验。
这株被森宇人委以重任的种苗,最终被命名为“森山一号”。2008年,经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森山一号形状、石斛多糖含量以及有效成分被评为“同类优等”。
“不过,道地药材不等于‘当地药材’,铁皮石斛对品质的把握不能停留在品种和地区上,而是对品种、产地、栽培方式的综合考量。”俞巧仙说。
因此,当有人为单纯追求特色噱头,从“高山地域”或“丛山密林”各方面想出各种种植办法时,俞巧仙坚持对野生铁皮石斛的生长环境进行最大限度的还原。
在基地中,定时灌溉喷淋系统模拟云雾缭绕的野生湿度环境;小石子和松树皮混合基质结构模拟野生土壤;半阴遮阳则模拟古木参天的遮阴效果,同时不添加人工肥料、不施农药。
如今,兼任森宇技术指导的斯金平更与森宇共同开发出在树上种植铁皮石斛的新技术——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模式。
“我们在直径10厘米以上的树上缠绕稻草绳,将铁皮石斛幼苗绑在稻草绳与大树之间进行栽培。”斯金平介绍,这种树上生长的铁皮石斛具有较强抗逆性,而且不需要外加基质和营养,依靠吸收树皮和大树的营养就可以很好生长。
这种种植方法既不与农业争农田,也不与林业争林地,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直径25厘米的树上年采收新鲜的铁皮石斛可超过2.5公斤,按鲜条2400元/公斤计算,一棵大树一年最高收入近万元。
“这一方法被很多老百姓称为‘最挣钱’的渠道,目前已在温州、丽水地区得到推广。”斯金平说。
$pager$
“李鬼”横行反成发展良机
2005年前后,一亩石斛种植的收益甚至可以达到20万元。高收益刺激下,各路资本杀入石斛产业,让石斛产业一路高歌猛进。
来自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全国各类石斛种植面积12.56万亩,云南省各类石斛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8万亩。
不过,整体的市场价格在往下走。2009年,云南铁皮石斛鲜品市场价格在1200元/公斤左右。近年却只剩下高价时的零头,种植户亏损严重。
究其原因,是因“李鬼”扰乱市场秩序,众多产地不清晰、不正宗、品质等级不明确、质量不纯正、含量不均的产品充斥市场,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铁皮石斛正常的高度应当在5-30厘米左右,而有的地方杂交出的石斛又粗又长,最长甚至超过1米。“这哪是种石斛,分明就是种菜嘛!”斯金平感叹。
尽管目前国内铁皮石斛市场品牌混杂、集中度不高,但斯金平并没有太大的担忧:经历优胜劣汰后,铁皮石斛行业的中小企业和“散户”将被淘汰,留下来的将是掌握了成熟种植技术,善于节约成本和提升品质的企业。
早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以“仙草之谜”为题,对浙江杭州、乐清、嘉善等地涉嫌假冒伪劣铁皮石斛、铁皮枫斗问题进行披露,直接导致了一些经营铁皮石斛企业的倒闭。
但森宇却把那次风波当成了一次机遇。2006年4月,以中科院院士为首的专家团对森宇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进行了验收,铁皮石斛防病虫害、选育、结果与保鲜、优配、采摘等5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5月,国家林业局更委托森宇、浙江农林大学共同制定《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规程》,这是铁皮石斛栽培方面的首个国家行业标准。
这一标准制作历时两年,2014年11月正式发布。对铁皮石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位中药材行业专家告诉记者,中药材有三类标准:最低标准为《中国药典》标准;其次为行业标准,适用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及药材市场;再次为各地政府针对本地流通的药材所制定的标准。
“森宇制定的行业标准不仅有利于整体产业的发展,更能形成门槛,将一些次级产品在市场上隔离出去,有利于森宇的进一步发展。”上述专家说。
$pager$
给湖北支招
斯金平有个习惯,每到一地做完铁皮石斛的讲座,都乐于将包括铁皮石斛介绍、种植技术的PPT资料拷贝给听众。
“全国百亿元规模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更多地区的企业按照行业规范参与进来,才能让更多人吃到优质、实惠的铁皮石斛。”当记者告知他湖北已开始发展铁皮石斛产业时,他也十分欣喜。
与义乌同位于北纬30度的湖北省英山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发现野生铁皮石斛的地方,英山县志上早有记载。
英山县是湖北省宏泰国资管理公司对口帮扶地区,作为宏泰公司的控股单位,湖北医工院在去年10月下旬对当地石斛种植进行了考察。在英山县吴家山境内大别山主峰脚下,由王郑荣带队的专家组在一个普通农家院子里,找到了年已七旬的老药农刘正言老人。
老药农知道专家组来考察野生铁皮石斛的来意后,爽快地答应带专家组进山。在一棵不起眼的百年老杨树的背阴面,刘正言找到了他守护了30年的一簇野生铁皮石斛。这是他在1983年发现的,现在已有十几个分枝。
这一发现让王郑荣十分欣喜——铁皮石斛的亩产值比当地广泛种植的茯苓可高得多,能大大提高老百姓收入。不过,当时英山铁皮石斛种植规模仅20多亩,而且种植比较零星分散,产品开发还处于初加工状态,几乎都是依靠药商采购。
“这与铁皮石斛投资成本高、产出时间长等特点有很大关系。每亩集约化栽培石斛投资达近10万元,个体农户没能力承担。”王郑荣说。
回到武汉后,王郑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产业考察,浙江、云南都是他重点考察的区域。最终,由湖北医工院提供技术支持,并引入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首期投入1000万元,种植面积115亩。
采访中,多位专家为英山县支招。
杨明志介绍,中药食用分为三类:第一为药食同源,第二为只能用于保健食品,第三为禁用在食品之中。铁皮石斛属于第二类,因此无法以鲜品形式进入商超,仅能通过药店销售。“只有制作为保健品之后,才便于广泛推广。”
不过,每一种保健品产品(如胶囊、颗粒、药酒、牙膏、眼霜)需投入50万元左右的研发资金,花费两到三年的审批时间,才能正式投放市场。
这恰恰是湖北医工院的强项:其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在药物研发方面积累了多年经验,能“以做药物的思路、技术和手段开发保健食品”。
“企业仅发展铁皮石斛的种植环节,就会被采购商制约:采购商降价收购企业就亏钱,不收作物就可能荒掉。但如果湖北能够打造铁皮石斛的育种、种植、深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就会大大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斯金平举了个例子,具有全产业链优势的森宇集团,铁皮石斛鲜条价格三年稳定在2400元/公斤左右,保证了种植户的利益。
除此之外,斯金平还从营销角度给予建议:“华中地区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以及对铁皮石斛的产品认知度都弱于沿海地区。进行合理、有效的推广后,铁皮石斛的口碑相传将形成最好的营销。”(支点杂志2015年2月刊)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