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由于市场低迷,长势良好的三七能否卖个好价让人担心。本报记者 张杰 摄
5月5日,文山三七产业发展大会在文山州委州政府会议厅高调举行。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是“史上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一次行业大会。
主办方的意图不仅在于表彰一批行业先锋,发布一组权威数据,他们更希望会议的成果可以为投资人和从业者注入强心剂和推动力,从而提振因价格暴跌而受创的三七产业,进而让三七的故乡真正成为“中国三七之都”。
窘境:去年文山三七产值锐减一半
对文山来说,三七这一珍贵的植物事关富民强州,堪称地方经济命脉,自1992年就被定性为“全州首要支柱产业”。2013年,全州三七产业实现总产值117.3亿元,销售收入170.6亿元,三七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11.6%。去年因原料价格暴跌、市场持续低迷,总产值锐减为61.2亿元,销售收入降至85.2亿元,但仍然占据全州工农业总产值的7.5%,占云南省医药工业产值的近三分之一。
长期以来,三七已成为文山特有的一支“股票”,其价格动荡不仅在当地几度掀起“全民参股”的热情,还吸引着四面八方、大大小小的投资者。一夜暴富的三七老板豪掷万金的传奇,走投无路的种植户倾家荡产的故事,三十年来在这个滇东南边陲重镇几度上演。
价格:
每公斤八百多元跌到一百多
目前,除了迪庆、怒江和丽江,云南省内、文山州外的三七种植面积已达49.8万亩,超过了州内。而大面积扩种的后果之一,就是“两年内无法消化”的庞大库存。
据了解,去年3月底三七价格开始呈下降趋势,至9月新三七上市时,30头(注:“头”代表三七的不同规格,即每市斤三七主根的个数,其数字越小,主根的个头越大,价格越高)三七每公斤单价,一周之内就从462.86元跌到357.14元,今年1月又降至260元左右。就在本次三七产业发展大会期间,记者获悉,就不同规格的三七总体均价而言,每公斤单价已经由去年的八百多元跌到眼下的一百多。一家三七药企的原料采购员声称,总体行情仍在下跌,有的规格比春节前又下降了两成左右。
风潮:三七跌到“底价” 炒家纷纷囤货
在大会的现场之外,不难发现“抄底三七、囤积居奇”的想法正在变得流行。从年过七旬的退休老人,到省城打工的年轻白领、股市遇挫的家庭主妇,包括文山州、云南省内外巨资在握的投资机构或投机个体,都在望风而动或已经有所行动。
由于三七主根晒干后的储存期可达3~7年,价格复苏或重返高点的诱惑极大。不过,三七市场“底”在哪儿,这一问题和股市同样深奥。据多位不愿具名的三七炒家透露,已经有省内投资者去年年底在文山押下重注,斥资数亿元吃进了两千吨三七,但买进的“底价”仍然在跌,按5月的市值计算,这笔投资的蒸发量已超过1/3。而在民间,跃跃欲试的小规模资金也在四处寻租合适的仓储环境。
专家:
“三七仍有4-5年的下行周期”
对于三七价格的未来走势,文山三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中坚预计仍有“4-5年的下行周期”,苗乡三七董事长余育启的看法是“三年以上”。后者也明确表态“不建议政府参与收储三七”,理由是这一举措治标不治本,同时地方政府难以把控收益。
“三七跌破了成本价是事实,从投资角度讲的确是个商机。”针对市场上开始屯积三七的现象,余育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定要小心潜在风险。据我所知,现在屯货的三七质量并没有保证,一旦国家规范了三七的质量标准、或者对农药残留物作出更高要求,手中存货可能会成为垃圾;在排除前一种风险的前提下,我建议投资者做好长期打算,别想在短期内赚多少钱,我们判断2014-2016这三年,价格低谷是肯定的,至于2017年的情况,要根据今年明年红籽下地的面积来评价。”
种植难题
土地“连作障碍”影响三七种植
除了三七种植一度获利丰厚,盲目跟风的现象近年波及全省,而久未攻克的土地“连作障碍”的难题,也让文山本土企业不得不远走他乡,寻找生地栽种三七。就三七而言,连作障碍意味着一块生地种过一次三七,三年收成一次,这块土地在以后二三十年之内只能改种其他植物——这也是三七被称作“金不换”的原因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告诉记者,攻克连作障碍这一世界性难题,是他在苗乡三七科技示范园设立工作站的工作内容之一,“即便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也要全力以赴,为后人创造条件。”
企业应对:建立高标准,带来更强竞争力
价格暴跌引发的哀鸿遍野之中,却有一家特立独行的本土企业逆势而上,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步步为营,2014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本次大会上,该公司作为三七产业发展的先进典型、龙头企业受到了表彰。
针对自身抗风险能力突出的原因,苗乡三七董事长余育启分享了自己的做法。据介绍,该公司早期以三七种植和出口贸易起家,2005年起一直是出口量第一的三七企业,是日本市场三七原料重要的供应商。“和日韩等国的客户长期合作下来,一是建立了互信关系,二是从一开始设立了很高的产品标准。”他说,挑剔严苛的客户和严格准入的市场,让他们的有机三七自2001年起,就率先通过了日本、欧盟和美国的有机认证。“有些同行认为日本客户最难缠,不好通融,但我认为和日本人做生意最大的好处,除了帮助我们建立高标准,就是他从不拖欠一分钱货款。”
高标准带来的高价格,带来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更高的利润率。而凭借种植、流通、加工环节以高起点打下的扎实基础,该公司进入终端市场后推出的三七饮片、保健品自然锁定了高端人群,“从一粒种子到用户嘴里,我们每一粒产品都在全程可控、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内,苗乡的成品价格本来就是同类产品的几倍,所以也能经受原料市场价的大起大落。”余育启说。
针对国内各大药企不同的原料需求,苗乡三七开展的“定制农场”模式有多种合作方式,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作为质量控制者,苗乡同时也是控股方。“2012年、2013年三七价格最高的时候,苗乡依然把上亿元的利润让给云南白药、天津天士力等合作伙伴,”36岁的董事长说,“去年价格暴跌时,他们也没有压价,而是帮助我们,凭借这种产业链上紧密的共生关系,苗乡的农场去年仍然保持了合理的盈利。”
文章来源:云南信息报
相关文章
全国首例道地保真药材云南文山首发(组图)
全国“大咖”把脉云南三七如何“绝地重生”(图)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