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在权威机构预测的未来十大暴利行业中,有六个与中药相关,即化妆品、日化用品、饮料、酒类、保健品、药品。显然,如果中药或中药有效成份能够纳入这些产品中,将不可避免地会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获取经济成长的利基。
植物提取物产业:最有可能实现国际化的子行业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获取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而形成的产品。
在国内,植物提取物的主要对象是中草药,因此国内的植物提取物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为中药提取物。中药提取物是一个中间体行业,是由技术推动而从中药产业中分化出来的新型领域,集中体现了中药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演化的内在联系,本质上属于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原料供应行业,它的发展主要受政府宏观政策、下游产品及国际市场变化影响。
拉动中药出口的主要动力
在新的医学模式影响下,具备活性或功能性的植物提取物产品备受青睐。2008年国际植物提取物展览会暨研讨会(PEEC)市场调查发现,世界植物提取物市场的增长速度已经高于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世界植物提取物市场发展速度约为20%,全球年销售植物提取物达到65亿美元。
植物提取物应用范围很广,涉及到植物药、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日用化学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领域,各个领域的全球需求量不同,出口总额也就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饮食增补剂,特别是美国提出了减免“增补剂产品”消费税的提案,以此降低高昂医疗成本。因此,食品添加剂提取物的全球需求量近年来增长迅速。
数据也显示,国内经营增补剂产品植物提取物的企业出口总额排名居前,而药用及保健品用途提取物排名相对靠后。2009年出口食品添加剂以及香精香料植物提取物为主的省份,出口额都有大幅增加,比如:山东与江西,甜菊提取物出口增幅较大,云南香精香料出口增幅也比较明显。以出口药用及保健品用植物提取物的省市,出口额小幅下降,比如浙江和北京。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植物提取物正好利用了这一点,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国内80%以上的植物提取物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年出口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出口品种主要有银杏、贯叶连翘、甜菊、刺五加、当归、人参等,出口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欧洲和北美洲。亚洲是目前中国植物提取主要市场。
2009年我国植物提取物进出口额达到8.2亿美元,同比增长36.1%;其中出口额为6.6亿美元,同比增长23.7%;进口额为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2%。植物提取物出口额占中药商品出口额的44.8%,是拉动中药商品出口的主动力。
国内植提产业发展与国际同步
中国植提企业普遍年轻,近70%企业均为2001年以后从事该业务。与制药行业的其他子行业相比,我国植提产业的发展几乎与国际同步。目前,我国主要提取物品种已达近百种,其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检测技术已能适应国际提取物市场的要求,大型提取物工厂有能力依据各国对提取物制定的相关标准或企业标准进行提取物的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
从企业装备来看,当前我国的中药提取物行业是一个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大工厂并存的产业系统,部分专业化提取物企业装备已经率先从单纯重视设备的生产效能向重视生产环境安全洁净,生产设施的系统完善和高效能并重的方向转变。
从市场成熟度来看,国内的提取物应用市场处于形成期,以保健食品企业为主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化妆品、饲料添加剂、兽药和植物农药领域的应用值得拓展和关注。
植物提取物产业具有一定的集群效应,各省市的植物提取物产业各具特色。山东省以生产食品添加剂用途的植物提取物为主,而浙江、上海以生产药用及保健品用途的植物提取物为主。
植提产业发展需要行业自律
尽管植提产业非常小,但它在中药累出口中的表现和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是最有可能实现国际化的子行业。然而,我国目前对提取物企业没有设置行业准入制度,过多的企业存在,导致竞争激烈,利润稀薄,许多植提产品已成为“大路货”、“便宜货”的代名词。因缺乏监管,一些企业甚至造假充数,对行业伤害极大。
欧、美、日是中国重要的植提产品出口市场,因国内外标准不统一,很多植提产品在国内被认为合格产品,在国外却被认定为假货,以至于一些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严格管制,日本有抛弃中国产品,选择欧洲产品的趋势,越来越看重国际认证。
欧美国家呈现出程度不同的本土化趋势,对中国的传统植物提取物产品需求正在减弱。欧洲市场推崇不饱和脂肪酸产品,这种产品主要产地在挪威等北欧国家;美国市场畅销的前七种产品都是本土化产品。
中药兽药和中药饲料产业:经济转型带来的财富
根据国际经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居民人均食肉量也越高。中国的发展历程佐证了这一结论。随着居民人均食肉量的增加,必然会带动畜禽养殖业的扩大。
经济转型助推中药饲料和中药兽药产业崛起
中药饲料添加剂产业是饲料产业的辅助产业,添加了中药的饲料具有防病治病、保健促长作用。目前,国内兽药市场总规模约260亿元,但80%以上是西兽药,中兽药占比不足20%。中草药饲料市场广阔,在畜禽养殖上有所应用,但还不够广泛。
过去以“家庭养殖、个体治疗”为主的养殖模式,逐渐被“规模养殖、群体防治”的养殖模式所取代。这种养殖模式给中药兽药和中药饲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另外,病毒的变异速度很快,疫苗、抗生素等西兽药跟不上病毒变种的速度,比如禽流感病毒、猪蓝耳综合症等,这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下降。与西兽药对抗式的治疗模式不同,中兽药在增强免疫、消炎杀菌、抗病毒、预防疾病等方面效果显著,如黄芪多糖、糖萜素等植物提取物,都有很好的增强免疫抗病毒作用。
贸易壁垒提高带来的市场机遇
自20世纪90年代,国外在养殖畜禽时都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欧美发达国家甚至还设置了越来越高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国外更加关注耐药菌,只要在动物身体里检出有耐药菌,这个产品就可以判定为不安全——以防止兽药残留过多、没有动物福利的肉类产品流入本国。比如欧盟,限制中国向其出口禽肉,至今尚未恢复。
国际贸易壁垒的提高,将会对化学药品的应用更加不利。但对中兽药和中药饲料添加剂来说却恰好是一个机遇。绿色安全动物产品的生产已成为世界性动物食品生产中的主题。展望未来,兽药的研发重点将会从治疗药向预防药和保健药方向转移。美国、中国、巴西、法国、日本将成为全球5大动物保健品市场。未来5年,中国动物保健品市场总值将达40亿-50亿美元,居全球第二。
不仅如此,中兽药产品使用中投入产出比合理,以推荐的阶段式、全程式预防用量添加,可将中兽药成本控制在0.30元/只鸡,节约兽药成本0.2~0.4元/只鸡。
兽用中药发展动力不足
由于中兽药的盈利在整个企业的收入结构中占比不大,企业没有动力进行标准化建设,药效非常不稳定。而且,很多兽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效果很好,但要申报新药的话,就要做动物病理模型。中药强调的是整体机能的恢复,而西药强调的是治疗病灶。若把中药的疗效按照西药的方法去证明,效果肯定无法显现出来。而效果出不来,就不能申报新药。
除此之外,中兽药发展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利润较低。有关调查发现,同样的配方、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工艺,如双黄连颗粒,兽药价格仅仅是人药的1/10,甚至1/50~100。譬如,现在卖的兽药双黄连颗粒剂为4万元/吨,而人药则达到了四五十万元/吨,甚至上百万元/吨。利润低,企业就没有动力投入,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剂型原始。
另外,目前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配方很多,但功能往往综合庞杂,包罗万象,很少是精专方剂。今后,企业应根据动物的不同特性和生理需要,开发专用型功能性中药饲料添加剂,逐步形成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系列,使它的作用更加专一和显著,进而向高层次和方向发展,发挥真正的天然、无害优势。
中药药妆产业:一个销售希望的产业
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草药进行组方遣药,然后复配入特定体系或基质中的化妆品为中草药化妆品。中药化妆品主要作用有营养滋润、祛物洁净、消炎抑菌、增白染色、芳香除臭、防腐抗氧化等。
“无添加”、“功能性”成为化妆品消费主流
近年来,接二连三出现的化妆品安全事件,使得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无添加”或“不含防腐剂”的化妆品。中药化妆品是从中草药及天然植物中提取有用成分制成的化妆品,兼具天然性、功能性、安全性,能够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存方式的追求,顺应人们个性化、多样性、绿色消费潮流,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在保证功能性之前,产品安全、有效是创造顾客的基础条件,是企业不能触碰的底线。特别是在市场全球化和网络普及化今天,企业和顾客之间一旦出现交易危机,损失就会出现乘数效应。因此,对中药化妆品的评价不能只限于一般的理化特征,也应对内在质量、有效成份存在和含量进行评价,保证中药化妆品的良好质量及功能。
本土中药化妆品企业迎来发展契机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以每年1个百分点增长,当人们离开熟悉的乡村,开始面对陌生的城市时,如何表现自己的身份地位就成了一个问题。化妆品消费是展现女性魅力、提高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
城市化还造就一批中间阶层,这会使得化妆品的需求差异性放大,行业将朝向更加细分、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而添加了中药的化妆品,可能是产品创新的切入点。药妆生产企业应进行自我审视与定位,在产品线的开发链条、渠道模式的推陈出新、消费能力与消费观念的升级换代、市场覆盖范围等方面,迎合消费者需求。
中药化妆品所具备的各种优势和特点,给本土化妆品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化妆品成为“药妆”,突破了传统药店的销售理念。在国外,许多连锁药店的药品经营实际上已处于次要地位。如日本,连锁药店的药品经营只占31.2%,日用杂品占24.6%,化妆品占22.7%。
技术关尚待全面突破
虽然各大连锁药店如今正在借药妆纷纷谋求转型,以薇姿、理肤泉、雅漾、依泉等国际品牌为主的药妆品日渐走俏,部分产品日均销售额甚至高出正常非处方药,但是我国中药化妆品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制造理念的偏差,渠道的先天不足,所占营业额不大,药妆企业鱼龙混杂,技术关还没全面攻破,中药作用机理研究落后。
目前,中药化妆品的研制都采取从单味中药中提取有效成份添加到基质中,这种方法有悖于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思想和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历代传统的美容方剂都是复方,它使全方药物与药物之间相互增效和增溶的作用发挥得更好,具有单味中药不能比的功效,不能简单模仿现代化妆品研制来发展中药化妆品。
在美国,凡被FDA认为是含有有药成份的化妆品就是药妆品。在中国,一般认为在药店销售的化妆品才是药妆品。国内很多中药化妆品生产商,大多是从制药企业转型而来,他们的销售渠道与现代化妆品主流消费渠道错位,很多女性购买化妆品还是愿意到商场、专卖店。
相对整个药店销售总额来说,药妆品的销售总量占据比例不大,有的药店药妆品销售微乎其微,不同的药店有不同的经营策略。这些因素导致药妆的认知度在内地很低,销售集中在大城市。不仅如此,现在的业内企业鱼龙混杂,让消费者莫衷一是。
现代美容技术是很先进、复杂的,许多药企的生产设备、工艺都是按照GMP标准运作的,对化妆品领域先进的生产设备缺乏了解,进入中草药美容领域确实是一个困难。特别是,来自生物体的活性成份,更应在制备上给予重视,必要时采用低温配置技术,以保护其活性。
中药消毒剂产业:不再是弹性需求产业
根据最新市场研究报告,全球杀菌与消毒技术市值2007年为28亿美元,2008年为31亿美元,预计2013年将超过49亿美元,年均增速达9.6%。按照市场构成,这一市场可细分为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双胍类脒类和四元化合物,银和碘化合物,醛类醇类和氧化剂等。
近年来,SARS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爆发和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以及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流行,使人们提高了对卫生环境的认识和要求,将消毒剂行业推到了防疫阵线的最前方。在庞大需求刺激下,“消毒剂概念”全线启动。中国消毒市场现有约80亿元~100亿元市场容量,主要集中于医疗系统、家庭、公共场所等领域。未来五年预计将形成约800亿元的市场份额。
中药消毒剂对人无毒副作用,无腐蚀性,既能杀菌消毒,又能湿化空气、净化空气,可广泛适用于医院、学校、机关单位、畜禽饲养场等公共产所及家庭消毒,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若能在未来获得10%的市场份额,全国也将有近1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兽用消毒剂开始成为利基市场
消毒剂对养殖户的作用丝毫不亚于抗生素。尽管目前还没有数据和迹象显示,消毒剂市场会成为兽药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利基市场,但规模化养殖对兽用消毒剂市场而言,无异是个利好的开端。
按照国家农业部2008年2月发布的《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年~2015年)》,到2015年,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65%以上。据业内人士测算,万只蛋鸡的养殖场,消毒标准比较高的话,千只蛋鸡的月消毒成本约合10元,一个饲养周期下来大约需要170元,总计消毒费用达2000元左右;4000头猪场的每月消毒费用近200元,到生猪出栏大约需要600~700百元。如果所有的畜禽养殖场都能够按照这个标准使用消毒剂,国内兽用消毒剂市场潜力非常之大。
目前,兽用消毒剂的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水产领域,所使用的渔药以产量估算,消毒剂约占35%;以产值估算,约占30%。未来,随着肉类产品绿色技术贸易壁垒的提高和对动物福利的关注,以中药提取物为主的消毒剂将会逐渐占据畜禽养殖消毒剂市场的主流。
专业生产中药消毒剂的企业太少
对于中药消毒剂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进入壁垒、渠道和品牌的问题,而是在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任何中药消毒剂产品。下一步,中药消毒剂发展的重点还在于企业是否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比化学消毒剂效果更好、毒副作用更小、无腐蚀性、对环境无污染、价格更便宜的新型消毒剂产品。
从兽用消毒剂来看,消毒剂的市场空间主要取决于养殖集中化、规模化的程度有多大。以往,我国家庭庭院养殖、小规模养殖场一般没有常规消毒程序,仅仅是在畜牧场疫情感染压力较大时,偶尔使用消毒剂。这极大地限制了消毒剂的发展空间。
如今,兽用消毒剂虽然迎来了市场扩容期,但是进口品牌在规模养殖企业中占有绝对市场份额,这些品牌在整个兽用消毒剂市场中占据10%~15%的市场份额。国内少数专业消毒剂企业虽然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但多是中低端市场,且很多市场是通过政府采购获得的,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消毒剂利润不高,很多企业并不把它当作盈利的主要品种,一般是作为促销品,搭配销售给养殖户的。常见的优惠政策即买药类产品赠送一定量消毒剂。由于走的是拾遗补缺路线,截止到2009年,全国近2000家兽药GMP生产企业中,建有消毒剂生产车间的有800家左右,但大多只是作为药品的辅助产品进行生产,专业生产消毒剂的企业仅有十家左右。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