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黄芪产于我国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在我国该品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它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血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由于长期大量采挖,我国野生黄芪资源量急剧减少,并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相关政府部门确定该植物为渐危品种,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虽然被广泛种植,但库存量始终不大。而作为药食两用品种,其用途越来越多,所以近几年黄芪出口价格不断上涨。2013年我国黄芪产品出口额达2136.59万美元,同比增长40.92%。
亚洲市场需求旺盛
从出口地区来看,亚洲是我国黄芪出口主要市场。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我国黄芪产品对亚洲地区的出口量为3940072千克,同比增长19.46%;出口价格为5.35美元/千克,同比上涨21.09%;出口额达2046.01万美元,同比增长44.65%,占我国黄芪出口总额的95.76%。日本和新加坡从我国进口的黄芪价格较高。
2013年我国黄芪出口量增长较大的市场为中国香港地区和日本,出口量下降较大的市场为美国和泰国;黄芪出口价格上涨较快的市场为中国香港地区,出口价格下降较大的市场为马来西亚。
$pager$
安徽黄芪出口量最大
从各省、市、区出口情况来看,2013年我国除个别省份以外,多数省、市、区黄芪出口额都维持增长态势。安徽、广东、广西、宁夏、湖南和河北为我国黄芪出口大户。其中,安徽有20家企业出口黄芪,2013年黄芪出口量为1366396千克,同比增长48.04%;出口均价为4.19美元/千克,同比上涨9.56%。广东有15家企业出口黄芪,2013年黄芪出口量为243225千克,同比下降56.78%;出口均价为14.7美元/千克,同比上涨151.43%。广西有5家企业出口黄芪,2013年出口量为763090千克,同比增长15.76%;出口均价为3.05美元/千克,同比上涨2.31%。2013年我国黄芪对外出口量增长幅度较大的省份为河北和湖北,出口量下降幅度较大的省份为广东和山东;我国黄芪对外出口价格上涨较快的省份为广东和北京,出口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的省份为河北和甘肃。
2013年我国共有138家黄芪出口企业。其中,民营企业94家,出口数量为2313110千克,同比增长26.40%;出口均价为4.38美元/千克,同比上涨9.58%。外商独资企业18家,出口数量为475591千克,同比增长8%;出口均价较高,为13.13美元/千克,同比上涨41.96%。国有企业14家,出口数量为865409千克,同比增长10.69%;出口均价为3.52美元/千克,同比上涨20.91%。主要出口企业为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宁明进出口贸易总公司、宁夏顺元堂汉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亿源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信华食品有限公司、亳州市盛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保承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和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等。
作为黄芪道地主产区之一的山西省,虽然在出口方面的优势并未显现,但是其医药企业正努力加快黄芪国际化步伐。如山西振东集团从2008年至今,已在大同浑源县官儿乡黑石村建立了50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并签订了1500亩的黄芪订单合同。目前,该公司黄芪基地正在备战GAP认证。
作为一种常用的大宗传统药材,黄芪在中药界享有“十药八芪”的地位。黄芪种植经济收益不错,但一些地区的药农因其前期投资较大,回报周期较长,所以种植积极性不高,致使黄芪种植面积扩展速度较慢。然而,如果开发出黄芪标准提取物、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总多糖等深加工产品和多样化剂型,其产品附加值就会很高。如丽珠集团用浑源黄芪制成的“参芪扶正液”在国际市场上比较畅销。另外,对于道地黄芪种植基地来说,则应该采取龙头带动、连片开发、扶持品牌、延长产业链条等方式,将地区的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数据来源:根据海关数据整理)
王 鹏 宁潞宏 李安平 霍 卫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