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中国两会历时11天,代表、委员们带来的各种提案、议案话题纷呈。但在一些西方媒体的眼里,两会最大的“干货”恐怕还是《政府工作报告》。外媒尤为关注的是中国政府设定的GDP增长目标,以及中国能否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落实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勾画的改革蓝图。
外媒的关切不难理解。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同时也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在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爆发之后,中国充当了新兴经济体的“火车头”,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土耳其周刊》刊文指出的那样——许多学者强调,中国能否实现其GDP指标,不仅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对那些依赖对中国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也非常重要。中国经济的表现对于世界经济的运行也至关重要。
3月5日,外界关注的那几个数字最终出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美国《华尔街日报》载文认为:“7.5%的目标略低2013年中国GDP的实际增长率7.7%。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日趋成熟,要达到7.5%的目标将变得更难。”
对于中国2014年的这一经济增长目标,英国《卫报》引述了两方不同的观点。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驻新加坡的一位分析师安妮特·比彻认为:“中国将GDP增速设定在7.5%,我们认为这个目标对于亚洲地区的贸易和商品货币(出口严重依赖自然资源之经济体货币,常特指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俄罗斯货币)都将起到支持作用。”另一些人则不太乐观。一些分析师认为,这可能预示着,中国将不会如想象中一般进行激进的彻底的改革。英国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Economics)驻新加坡的经济学家艾望-布里查说:“这也许意味着,中国不会如我们预期之中那样迅速地解决信贷快速增长的问题。”
上述两方观点,正好印证了外媒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刊文中所提出的——中国在保增长和促改革这对“对立”的任务之下,鱼和熊掌是否可以兼得?
美国商业杂志《彭博商业周刊》曾撰文认为:“如果中国的GDP增长目标被重新设置为‘约7.5%’,这对于去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全面经济改革方案而言将不会是好消息。因为改革步伐势必在短期内抑制经济增长,而将目标设定为7.5%,表明中国政府对于经济降温将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担忧大于进行改革的决心。”
但是,美国《时代》周刊在一篇文章中也指出:中国保持慢速的改革步伐也是可以找到好理由的,步伐向前推进得过快也有其风险。如果让毫无准备的金融部门太快向全世界开放的话,会出现潜在的不稳定情况。中国改革进程的历史表明,中国改革通常都是在小规模的实验之后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规模地推广开来的。再者,中国必须达成的目标也并不容易,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模式从“国家控制、投资拉动”转型为“私人主导、以消费为重”的模式,这种转型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
3月6日,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对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作出的进一步解释,在一定程度上给外界的疑虑作出了一些解答。楼继伟表示:“GDP增长目标是灵活的。所有2014年目标都用了‘左右’的提法,GDP增长是在7.5%左边还是右边,左边多少、右边多少,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就业。就业是最重要的目标。”
这表明,中国政府并不是死守着“7.5%”这一底线的。“这种灵活性让商界得到鼓舞”,东方汇理驻香港资深经济家科瓦尔奇克对彭博社说。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司克礼(Karlis Smits)也对《华尔街日报》表示,所有人都要进行调整,不仅要有经济结构的调整,还要有思想观念的调整。他说:“增长放缓是新的常态,这是件好事。”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