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每经记者 金喆 发自广州
3月28日,莱茵生物(002166,SZ)发布2014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0亿元,比上年增长54.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20.79%。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如果剔除子公司莱茵投资BT项目3.55亿元的营业收入,莱茵生物的主营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并无优势。
此外,虽然去年甜叶菊等原料提取物的销售收入出现一定幅度增长,然而持续上升的生产成本正吞噬这个本已微利生存的行业。
作为国内植物提取行业的领军者,莱茵生物近年来一直受益于出口需求增大。记者翻阅莱茵生物招股书和年报发现,2004年,我国植物提取产品的出口金额只有2.59亿美元,2014年已攀升到17.77亿美元,十年间增长近6倍,其中,莱茵生物的植物提取产品销售收入也从当年的不足8000元飙升至去年的2.94亿元。
由于生物疫苗、抗生素概念,每当重大病毒疫情来临,莱茵生物频频成为游资炒作标的。不过,这依旧掩盖不了其主业毛利持续下滑的事实。数据显示,去年莱茵生物植物提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21%,但营业成本却上升54.93%。
其中的原因主要归于本已薄利的植物提取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在2007年上市前,莱茵生物逾九成业务是从罗汉果、甜叶菊、荔枝等植物中提取元素并加工成天然无糖甜味剂等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保健、饮料、化妆品等行业。
据了解,莱茵生物植物提取常规品种有20多种,2008年综合毛利率为34.73%,而2014年仅19.01%,比2013年下滑7.7个百分点。
“影响植物提取物毛利率的原因较多,比如原料能够提取的有效成分含量、产品当年销量和采购价。”北京一位私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除了采购品种的不确定性,植物提取门槛较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所产生的压价行为也会影响毛利。从去年业绩来看,虽然莱茵生物账面卖得多,但摊薄到单品的利润减少。
记者注意到,莱茵生物在上市前一年,即2006年创下年度2230万元的净利润后,曾连续多年因主业单一而游走于亏损边缘,并在2010年、2012年两度陷入亏损。
兴许是为了摆脱单一盈利模式,莱茵生物2010年投资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莱茵投资,主要从事对土地、房地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项目等投资。
2011年8月底,莱茵投资与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湖南省建工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签订桂林市临桂新区防洪排涝及湖塘水系工程BT融资项目合同,总投资约16.2亿元。但由于进展不如预期,该项目直到最近两年才有起色。
年报显示,莱茵生物去年从BT项目捞金3.55亿元,占总营收的53.79%,超过主营业务植物提取。这也意味着,靠植物提取技术起家的莱茵生物,正朝基建项目大步迈进。此外,BT项目的毛利率为20.68%,超过公司主营业务植物提取19.01%的毛利率。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